油剂对PAN基硕纤维结构转变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油工艺是聚丙烯腈(PAN)原丝制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油剂性能的差异不仅会影响到PAN原丝质量的好坏,更会关系到预氧化和碳化工艺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最终碳纤维性能的高低。尽管油剂在PAN原丝及碳纤维制备过程中起到的物理保护作用已为众人所知,但是,有关油剂对PAN原丝在预氧化、碳化阶段化学结构转变的影响还了解甚少。为此,本文选取了几种代表性的油剂,对其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并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预氧化、碳化阶段纤维的微观结构和热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揭示了这些油剂的热性能和上油率对PAN原丝预氧化碳化结构转变的影响规律,为油剂的优化选型和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首先使用热重分析仪对有硅油剂和无硅油剂以及油剂变质前后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无硅油剂的抗氧化性优于有硅油剂,但是后者的耐热性远高于前者,而变质导致油剂的耐热性明显下降。使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不同油剂的接触角和粒径进行了测定。通过对PAN原丝上油率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剂的接触角和粒径越小,其在PAN原丝表面的附着性越好,即上油率越高。通过对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AN原丝因使用油剂的不同可导致最终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最高相差2GPa,使用耐热性好的油剂的PAN原丝制备的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较高。结果还表明,即使油剂耐热性好但PAN原丝上油率较低,最终制备的碳纤维的力学性能也较低。由此可见,使用耐热性好的油剂和合适的上油率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前提。另外,还采用XPS对纤维表面油剂在预氧化、碳化过程中的组成演变进行了研究,采用AFM和SEM研究了油剂对不同阶段纤维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剂大部分的裂解发生在低温碳化阶段,低碳结束后纤维表面有少量含硅残留物存在,并可一直稳定存在高温碳化之后,成为最终碳纤维的表面杂质。   其次,研究了油剂在预氧化阶段对PAN原丝的放热行为和结构转变的影响。采用DSC、IR、氧含量的分析表征方法研究了未上油和上油两种PAN原丝在预氧化阶段的差异,结果表明附于PAN原丝表面的油剂在预氧化阶段对热的传递和氧的扩散均有阻碍作用。在预氧化起始阶段上油的PAN原丝的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进行的较慢,但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油剂对环化和氧化反应程度反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采用DSC、XRD、氧含量的分析表征方法研究了不同油剂的PAN原丝在预氧化阶段的差异,结果表明上油率是导致不同油剂的PAN原丝在空气气氛中的放热行为和预氧化结构转变差异的主要原因。   最后,通过对两种使用不同油剂、上油率相当的预氧丝在低温碳化阶段的热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剂对PAN原丝预氧化的转变程度有影响,预氧化转变程度高的预氧丝在低温碳化阶段的耐热性好,但与预氧化程度相比,油剂的耐热性对预氧丝热行为和热失重的影响更大。利用13C-NMR固体核磁研究了预氧丝在低温碳化阶段碳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耐热性好的油剂的低碳丝中C=N含量高。使用Raman对低碳丝表面碳结构的分析结果与固体核磁的结果相一致。通过对不同阶段纤维体密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使用耐热性好的油剂制得的低碳丝的体密度较高。通过对不同阶段纤维力学性能的分析表明,油剂对纤维拉伸强度的影响在低碳阶段开始凸显,高碳阶段差距增大,最终使用耐热性好的油剂制备的碳纤维的拉伸强度较高,两者相差0.5GPa。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基于宏观基本图的路网评价子区划分方法,把交通运行具有相似性的路段划分为同一个子区,便于掌握评价子区的交通运行特征.首先根据路段基本图获得每个路段的交通运行
NaA分子筛膜因其独有的小孔径(0.42nm)和亲水特性,在渗透汽化(蒸汽渗透)脱除有机物中的水等方面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本论文首先制备了渗透汽化性能优异的NaA分子筛膜,并对其水热
刚性复合厚壳层在深厚软基地基处理中的工程应用,主要是大直径现浇薄壁复合桩与桩间土协同作用后形成的深厚刚性复合厚壳层,其整体性好沉降小可控,协调上部附加荷载能力强,抗
万州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全区目前幅员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总人口175万人,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
本文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基本架构以及功能.着重对能源数据的处理分析和数据挖掘进行了论述,包括数据监测展示以及数据统计分析.通过对能源管理的数据展示,和更深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发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举措,其中综合利用多种来源的交通流检测数据,通过数据融合分析,得到更准确的道路路况、更丰富的交通出行信息(如出行需求、出
氯化聚丙烯(CPP)是聚丙烯的重要改性产品之一。传统的CPP生产工艺采用四氯化碳为溶剂,但是四氯化碳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开发新的CPP合成工艺是避免使用四氯化碳的有效途径。
若公交站点设置在临近交叉口进口道,左转公交连续变道行为会严重干扰途径车道上的车辆,引起严重的交叉口延误,本文针对道路双向均存在左转公交连续变道问题这一现实场景,探究
4-[(2,4-二甲氧苯基)(Fmoc-氨基)甲基]苯氧乙酸,又名Fmoc-链接剂,是多肽固相合成中重要的树脂链接剂。本文第一部分研究了该Fmoc-链接剂的合成工艺,针对合成研究的要求,首先用高效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处东经124°13′~128°30′,北纬45°3′~48°02′。年平均气温1.3~4.0℃,≥10℃积温2 400~2 700℃,无霜期120~140d,冬季最低温度-30℃以下,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