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疼痛共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观察者“感同身受”地对他人疼痛进行感知、判断与情绪反应的过程。疼痛共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观察者与疼痛者之间的社会情感关系在共情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看来,个体之间不同的物理距离会激活不同的人际交往处理模式,更近的距离会激活更亲密的社交和情感关系。因此,研究基于具身的视角考察远近距离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并探讨远近距离影响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共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观察者“感同身受”地对他人疼痛进行感知、判断与情绪反应的过程。疼痛共情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观察者与疼痛者之间的社会情感关系在共情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看来,个体之间不同的物理距离会激活不同的人际交往处理模式,更近的距离会激活更亲密的社交和情感关系。因此,研究基于具身的视角考察远近距离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并探讨远近距离影响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分别利用行为实验与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来探讨远近距离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疼痛共情材料为经过评定的与手部动作有关的生活场景图片,包括成对的疼痛与非疼痛图片。远近距离的不同水平通过改变图片中手部与工具的大小来操纵,图片大小保持一致。正式实验前采用样本匹配范式,验证了远近距离操纵的有效性。实验一为行为研究,以4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远近距离:远、近)×2(图片类型:疼痛图片、非疼痛图片)被试内设计,通过共情判断任务考察远近距离对其疼痛共情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对近距离疼痛刺激的反应显著快于远距离疼痛刺激。实验二为ERP研究,以2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远近距离:远、近)×2(图片类型:疼痛图片、非疼痛图片)被试内设计,探讨远近距离对疼痛共情影响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与远距离疼痛刺激相比,近距离疼痛刺激诱发早期阶段更小N1波幅和更大的N2波幅,以及晚期阶段更大的P3和LPC波幅。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远近距离影响疼痛共情,近距离刺激能增强被试的共情程度,表现出行为反应差异。(2)在远近距离影响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上,近距离刺激能诱发更强的共情反应,表现为对共情中早期自动化情绪共享和晚期有意识认知评价过程的增强。
其他文献
文化自信是积极意义上的文化认同,也是自信人格的体现,其既强调个体对中华文化持有情感上的偏爱,积极肯定的态度和文化规范的践行,也体现在个体具有高水平的自尊自信,这与当前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诉求相契合。作为对“三全育人”的大胆创新和积极探索,目前围绕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多集中在理论和实践教育层面,而有关其成效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则由于暂缺科学的测评体系而无法展开。本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内
近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出传统节日振兴的工程,把其纳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与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具有很大的共性。同时我国大部分传统节日起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每一种传统节日文化背后都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找到很好的契合点。本文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高
本文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对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地名进行数据分析与研究,旨在发现这几座城市地名命名的共性和个性,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区地名规划提供一定依据。本文主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常用地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共搜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常用地名共17061个,其中搜集广州地名8124个,深圳地名2954个,香港街道名4538个,澳门街道名1445个。本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英语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英语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英语情境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英语实践中,沉浸在英语氛围之中,这样才能带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知识、阅历和快
数学抽象、推理和模型等学科本质的构建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而“教学做合一”强调“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该文从内涵、原则、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做合一”课堂,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作用,能够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及未来发展创造条件。通过英语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用等语言技能,形成初步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跨文化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创新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活动教学。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师访谈法,
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在文本上用符号和简洁的文字加以批注的读书方法,自古以来读书人践行者甚多,而把批注式阅读应用于语文课堂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经众多一线教师实践检验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批注式阅读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性这
《标志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课程之一,其中创意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本研究根据当前中职《标志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思维导图工具的优点,构建了适用于标志设计课程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和操作手册,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文献研究表明: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应用于中职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学生创意能力培养是《标志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用到准实验的研究方法,笔者选
德育空间是德育体系的一部分,不断地丰富德育空间资源,有利于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网络社群空间是以个体化为中心、以满足个体需求和兴趣点为出发点在网络空间聚合,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表情包、超链接等符号化方式发生互动交往,连接成相互关系的空间场域,是一个群体的心理、情感、价值互动场域,隐藏着伦理特质。基于此,本文通过探析网络社群空间的伦理特征,分析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价值,探讨网络社群空间的德育功能,以此
中职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研究构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准确把握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因素,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对教师信息教学能力主题相关的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内的研究呈现波动上升阶段,但实践性研究还比较少。研究以比较分析的形式选取了美国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联合国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