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恐惧管理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自尊可以缓冲死亡焦虑,即低自尊的个体更容易对死亡凸显做出防御性反应;但是这一假设存在争议,一些研究结果间接的支持这一假设,还有研究发现,高自尊个体更容易对死亡凸显做出防御性反应。由于自尊有外显和内隐两种形式,而以往的研究只考虑外显自尊这一种形式,忽略了内隐自尊;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内隐自尊的角度探索焦虑缓冲器假设存在争议的原因;本文假设,内隐自尊也具有恐惧管理的功能,即在死亡凸显的情况下,低内隐自尊个体比高内隐自尊个体的世界观防御水平更高。方法:实验一中,先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然后把被试分为凸显组和中性组,分别要求被试回答关于死亡或者看电视主题的开放性题目,接下来进行情绪测量以及延迟操作,最后测量被试的世界观防御水平。实验二中,由于实验一证实了内隐自尊确实具有恐惧管理的功能,为了对这一结论提供直接的证据支持,本文通过操纵被试的内隐自尊来达到进一步的验证。先要求被试回答关于死亡或者看电视主题的开放性题目,接下来进行内隐自尊的操纵,然后测量被试的世界观防御水平,最后,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通过整理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果:(1)被试在情绪的得分上差异不显著,世界观防御不受被试情绪影响。(2)回归分析中,死亡凸显操作的标准回归系数显著,凸显操作有效。(3)在凸显组中,低内隐自尊被试在世界观防御水平上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被试;表明内隐自尊确实具有恐惧管理的功能。(4)提升组内隐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提升组,内隐自尊操纵有效。(5)简单效应检验表明,内隐自尊的提升可以降低凸显组被试的世界观防御水平,即在凸显组,非提升组被试的世界观防御水平显著高于提升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内隐自尊确实具有恐惧管理的功能。那么,由此可以知道,以前的研究之所以出现争议,原因可能是,个体在内隐和外显自尊水平上的不一致所导致的。本文虽然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争议问题,但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线索,后来的研究者,可以从内隐和外显自尊不同水平的结合上来考察自尊的焦虑缓冲作用,从而弄清自尊在焦虑缓冲中的具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