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教学法与中国语境的适应性研究

来源 :河北理工大学 河北联合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际间科技、文化交流的增加,中国急需大批能够使用英语交流的人才。但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课本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己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因此,近年来,我国英语教育界开始广泛推广旨在发展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是成型于八十年代的西方教学流派,受到了普遍欢迎。在九十年代,它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要求我国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许多教师也声称使用交际教学法教学英语。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交际教学法的应用在我国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我国英语教师是否真正将交际教学法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呢?交际教学法是否真的适合中国教学环境昵?为此,作者进行了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调查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从发展过程、理论基础、目标、特点、原理、局限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交际语言教学法,简要介绍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及特点和当前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作者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观察了六位英语教师的上课实况,采访了七位不同地区、有多年教龄的英语教师。经过对所得信息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儒家文化、社会环境、传统教学、学习习惯、教师素质、社会资源以及大班等因素影响了交际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从中国哲学文化、社会环境、教师、学生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在中国环境下应用交际教学法的制约因素,并针对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开放性建议,如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角色,把学生培养为成功的学习者等。 文章的结论是,在中国环境下,英语教师在珍惜自己传统教学的强项时,也应该充分利用交际语言教学的优点。也就是说,既要传授语言结构知识,也要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文在理论上阐释了交际教学法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的内涵,在实践上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教学参考。
其他文献
回指是近年来语言学、哲学、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同的研究者从句法学、语用学、语言认知、篇章分析等角度,对语言中的回指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回指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包括生理、安全、爱、自尊和自我实现五大需要。自尊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各文化成员共有的,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发
儿童科普读物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儿童科普读物市场持续升温,但是占据销售榜
本文首先指出了微电网并离网切换的意义,然后对P-Q并网和V/f离网控制方法做了介绍,并通过黑启动模式对微电网中光伏和储能并/网切换输出功率模型,仿真结果显示,采用黑启动模式可
本文拟利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解读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拟象特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拟象符号的发展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的趋同化现象。 传统上,消费指的是一
现有光伏发电系统MPPT控制所采用的PSO结合电导增量法存在着跟踪速度慢、系统振荡大的缺点。针对该问题,在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模块一致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集中控制并
对中国外语教学的众多批评由来已久。外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表明,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没有充分把握每个学生资源信息的情况下盲目教学是导致中国外语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的重要
百衲被从最初一件温热床第的日用品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审美主体和文化文本。作为“美国人、尤其是女性崇尚的艺术形式”,百衲被已经替代了“大熔炉”,成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