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是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因子,传统建筑色彩同样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建筑色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色彩体系。当然传统建筑色彩体系的形成以及发展与所处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丰富而多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的文化自然会影响到传统建筑色彩的发展,从而使得传统建筑色彩也表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运用归纳、分析、比较等方法,对传统建筑色彩进行解析,探讨建筑色彩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秦汉、隋唐、两宋、明清等四个历史阶段。在这四个阶段里,传统建筑色彩完成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初具规模的秦汉时期到继往开来的隋唐阶段,再经历过两宋的传承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最终完善定型。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建筑色彩表现出稳定而传承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色彩体系。然而在每一阶段,建筑色彩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而每一个阶段不同的特点又是受到该阶段物质技术、文化审美等因素的影响,也正是因为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才造就了不同时期的色彩特点。同时,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自然也形成了传统建筑色彩多种不同的特征。传统建筑色彩表现出理性与浪漫的交织,因材施色的灵活运用,以及设色手法上对比与调和的统一。而每一种色彩现象的形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农耕文化造就了人们务实求真的心态,也形成了建筑色彩实用理性的特点。华夏民族的意向思维使得建筑色彩能够诗性般的表露。二元对立、致中尚和的观念和思想又影响着传统建筑在设色上对立而统一的手法应用。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则使得传统建筑愿意因材施色。总之,传统建筑色彩上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正是众多不同文化理念作用下的结果。当然,文化的多元性也必然使得传统建筑色彩表现出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不同特点。民俗文化影响下使得建筑色彩表现出质朴务实、约定俗成等特点。礼制文化影响下使得建筑色彩展示出等级森严,体系严密的特征。而象征文化作用下则使得建筑色彩流露出阴阳五行、宗教语义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作用下建筑色彩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华夏民族绚烂而多姿的色彩体系。本文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对我国传统建筑色彩进行分析,主要阐述了传统建筑色彩的发展过程,文化理念以及具体的文化表征。力求对传统建筑色彩有一个更清新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