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0%。无排卵性DUN临床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大量出血,可致不同程度贫血或继发感染,严重影响女性患者健康。无排卵性DUB病因迄今尚未阐明,可能与性激素水平、激素受体表达及子宫内膜细胞局部分泌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蛋白酶均有关。目前,对无排卵性DUB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但均存在一定利弊,如何提高其疗效,成为妇科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医本病病因复杂,病机多变,证型错综复杂。临床虚证多,实证少,热证多,寒证少。急则治其标,健脾补气摄血或凉血止血为要,注意止血不留瘀;缓则治其本,重在补肾调肝健脾。目前尚存在着中医辨证分型不统一,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不一致;多侧重于临床疗效的观察,临床疗效指标欠科学严谨性,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者少等不足。目的通过对功血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功血的中医证候规律与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功血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思路,使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准确性及先进性的特点,从而对临床诊治具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本院妇科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住院病历共419份,分析了解其中医证型的分类情况,各证型的频数、所占的百分比和构成比情况,探索并拟找出其中医证候规律,为本病中医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结果本研究收集了西医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共419例。1、年龄分类情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9例患者中,青春期31例,占7.4%;育龄期164例,占39.1%;围绝经期224例,占53.5%。2、证侯分类情况:(1)虚实证侯总体分类情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9例患者中虚证患者27例,占6.4%;实证患者18例,占4.3%;虚实夹杂证患者374例,占89.3%。(2)虚证分类情况:虚证包括有27例,其中气血两虚14例,占51.85%;脾肾两虚6例,占22.2%;气虚证型3例,占11.1%:’肾虚型2例,占7.41%;气阴两虚型1例,占3.7%:肝肾不足型1例,占3.7%。(3)实证分类情况:实证包括18例,其中气滞血瘀型13例,占72.2%;寒凝血滞型1例,占5.55%;瘀热互结型1例,占5.55%;湿瘀阻络型1例,占5.55%;瘀滞胞宫型1例,占5.55%;痰湿瘀阻型1例,占5.55%。(4)虚实夹杂证分类情况:虚实夹杂型374例,其中脾肾两虚血瘀型127例,占33.95%;肾虚血瘀型120例,占28.6%;气虚血瘀型54例,占12.9%;气血两虚血瘀型52例,占12.4%;脾虚湿瘀互结型8例,占1.9%;气阴两虚型4例,占1.06%;脾虚夹瘀型2例,占%0.5;肾虚湿瘀互结型2例,占0.5%;肝郁脾虚型2例,占0.5%;阴虚瘀热互结型1例,占0.27%;肝郁脾虚夹瘀型1例,占0.27%;脾肾两虚夹湿型1例,占0.27%。(5)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医证侯情况分析:①青春期功血患者共31例,其中虚证6例,占19.4%;实证1例,占3.2%;虚实夹杂证24例,占77.4%;其中以脾肾两虚血瘀型(9例,20.9%)为多;②育龄期功血患者164例,其中虚证12例,占7.3%;实证12例,占7.3%;虚实夹杂证140例,占85.4%。其中以脾肾两虚血瘀型(49例,29.9%),肾虚血瘀型(33例,22.1%)为最多;③围绝经期功血患者224例,其中虚证9例,占3.9例;实证5例,占2.2%;虚实夹杂证210例,占93.9%。其中以脾肾两虚血瘀型(69例,30.8%),肾虚血瘀型(83例,37.1%);气虚血瘀型和气血两虚血瘀型在各年龄段相若。结论我院功血419例患者中,以围绝经期功血妇女最多见,占53.3%。中医虚实证候分类总体中以虚实夹杂证比例最多,占89.3%。不同年龄段功血患者中医证候的分类,在虚实夹杂证中,脾肾两虚血瘀型均多见于青春期、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脾肾两虚型、气虚血瘀型及气血两虚血瘀型在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均相若。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缺乏严谨设计、样本量偏小以及地域、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倚,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