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基活性炭处理渗滤液和膜浓缩液的应用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user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垃圾填埋的过程中会产生的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对垃圾渗滤液处理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方式是“生化处理+膜技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可通过填埋处理,但膜浓缩液的有效处理已成为当前环境工程治理的技术瓶颈。本文采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的剩余污泥制备活性炭,探究了温度和时间等碳化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开展了将活性炭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和膜浓缩液处理的研究,并结合研究成果,完成了 60t/d处理规模的膜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剩余污泥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碳化温度750℃,碳化时间90min。所制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02.3mg/g,比表面积为651.14m2·g-1。通过对活性炭的浸出液金属浓度测定分析,排除了其属于危险废物的风险。(2)在对垃圾渗滤液吸附处理实验中,污泥基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50g/L,最佳振荡时间为10min时对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4.0%、10.0%和75.0%。(3)通过对吸附饱和的污泥基活性炭再生与未吸附的污泥基活性炭再碳化的两种活性炭比较分析,吸附饱和的再生活性炭比未吸附的性能更优,比表面积提高了 93.26m2·g-1,总空隙体积也增加了 0.0138cm3·g-1,两者对膜浓缩液COD去除率分别为84.1%和72.6%。(4)两级吸附处理膜浓缩液的实验研究表明,一级吸附污泥基活性炭的投加量80g/L,反应时间40min;二级吸附再生活性炭的投加量16g/L,反应时间120min;两级吸附对COD总去除率可达78.1%。(5)完成了 60m3/d的两级吸附处理膜浓缩液的工艺计算和图纸设计。
其他文献
贫困是困扰人类许久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为减少贫困做出实践。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有八亿多人实现脱贫,积累了有效的脱贫经验,为世界脱贫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其中,金融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资本的逐利性却将贫困农民、小微企业等排斥在金融体系之外,这一群体正是扶贫工作的短板,普惠金融政策的提出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普惠金融的理念与扶贫开发存在天然交集,其重点服务对象
随着工业化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东北地区有许多急需复垦的荒山荒地和矿山土地,这类立地条件下重金属胁迫常伴生存在
唐君毅先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新儒家代表之一,其一生至情至性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唐先生的思想在贯通理性与理想、理想与现实的基础上,重建了儒家道德理想主义哲学,孝思想是其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孝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学界尚没有唐君毅孝思想的专题性研究。唐先生关于孝的现代性阐释,在道德理性的基础上重视人的道德意识,道德实践,强调家庭伦理生活的理性交往,对于现代家庭伦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立体化和复杂化,单一的生产模式日渐难以满足企业的经营要求,为了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企业纷纷整合现有资源优势,跨越原有边界以求得发展。这一现象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现有学者从宏观政策、组织定位和高管团队特征等多方面阐释了跨界成长战略的影响机制,但关于高管团队认知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注意力基础观认为企业行为是企业如何引导和配置其决策制定者注意力的结果。企业跨界成长是一个充斥着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作为一种慢性肝损伤疾病,是指除酒精因素外其他因素导致肝脏中脂质过度堆积现象。NAFLD代表一系列复杂肝脏损伤情况
偶氮苯基团是一类具有非常高响应性的官能团。在一定波长的紫外光与热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可逆的顺反异构化转变,同时会伴随着几何尺寸、偶极矩、刚性物理化学性质的转变。偶氮
双功能催化(bifunctional catalysis)与协同催化(cooperative catalysis)是通过多种模式相结合活化底物的反应策略,是实现惰性C-C键、C-X(杂原子)键断裂与重组的有效方法,在
遥感变化检测是通过观察同一区域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卫星图像,检测该区域地貌变化情况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监测利用、灾害管理以及区域规划等方面。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多光谱遥感图像分辨率得到了提升,随之带来的光谱异质性现象,给传统的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在高分辨率影像上精确获取变化方面带来了挑战。从模式识别的角度来看,变化检测过程本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多光谱影像逐像素对进行二分类的分割问题,而当前基于深度学
怒江高山峡谷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其发生、发展受多种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因此厘清各环境条件因子与泥石流灾害的相关性是进行科学预测和灾害防治的理论依据,为地区泥石流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对怒江峡谷地区泥石流相关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相关研究中也只以历史泥石流为研究对象,而作为怒
由于弹塑性变形能力要求较高,高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本文通过改变竖向钢筋集束连接构造,探讨在底部加强部位采用集束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可行性。本文设计了八个足尺剪力墙试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预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然后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受力过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集束连接预制剪力墙进行相关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设计的八个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