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X线照射治疗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疗效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e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浅层X线照射治疗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黑素瘤性皮肤癌(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乳房外Paget病)且因各种原因无法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65人,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予行浅层X线照射,对照组行光动力疗法,2组患者均于3个月内完成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时长、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治愈率及疼痛指数情况等。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4.56±0.35周和10.50±0.59周,皮损愈合时间分别为62.23±4.42天和85.91±9.23天。实验组在治疗第1、3、6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100%、100%,治愈率分别为24.44%、88.89%、95.56%。对照组治疗第1、3、6月的有效率分别为25%、75%、75%,治愈率分别为0、50%、55%。两组在平均治疗时间、皮损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中,病灶范围越大,照射次数越多,治疗总剂量越高。对于直径小于等于2cm的病灶,平均照射次数8.5±2.95次,平均总剂量36±10.04Gy,直径大于2cm,小于等于4cm的病灶,平均照射次数10.58±2.38次,平均总剂量45.69±14.04Gy,直径大于4cm的病灶,平均照射次数12次,平均总剂量49.5±15.22Gy。按不同病种统计有效率,浅层X线照射对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明显优于光动力疗法(P<0.05)。对于BCC患者,实验组的皮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指数评分为0.4±0.94,对照组的疼痛指数评分4.05±1.36,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中,实验组1例乳房外Paget病于治疗后第8个月复发,复发率2.22%。对照组2例复发,复发率10%,其中1例乳房外Paget病患者于治疗后第6个月复发,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于第14个月复发。结论:对于无法行手术切除的非黑素瘤性皮肤癌,浅层X线照射治疗与光动力疗法相比,治疗时长短,创面愈合快,治疗6个月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疼痛指数低(P<0.05),治疗过程中基本无疼痛感。复发率低,且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微。浅层X线照射治疗非黑素瘤性皮肤癌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mSMART 3.0分期高危与标危组、“双打击”与非“双打击”组MM患者临床特征、两药与三药方案的近期疗效和生存预后;观察TIGIT在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上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217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染色体核型,免疫组化检测TIGIT表达。结果:(1)按mSMART 3.0分组,高危组73例,
目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抗凝血酶III是人体凝血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血栓形成及肝素抗凝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凝血指标抗凝血酶III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的预测院内死亡及优化危险分层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2年5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住的204名已确诊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全自动左室容积定量技术(Three-dimensional Heart Model,3DHM)与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进行对比研究,以CMR为对照金标准,探讨3DHM在正常健康人群及左室重构患者中定量左室容积的准确性。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份在我院就诊患者35例,分为两组:(1)A组为健康志愿者
目的:针对褪黑素具有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两大作用,以IFN-γ及CXCL9,10/CXCR3分泌轴为靶点,探究褪黑素对胃癌IFN-γ及CXCL9,10/CXCR3分泌轴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进一步阐明褪黑素对胃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1.构建摘除松果体荷胃癌小鼠模型,雄性615小鼠随机分为七组,其中三组为摘除松果体组,三组为正常组,一组为假手术组。术后一周所有小鼠右上肢皮下植
目的探讨术前多个指标对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230例,筛选合适的病例139例,以计算机断层扫描为基础,运用软件测量出腹腔内脂肪的面积,结合患者术前实验室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内脏脂肪及术前实验室指标对腹腔镜胃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标本淋巴结检
背景: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常规的手术治疗联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策略对于大部分中、晚期实体肿瘤治疗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肿瘤治疗策略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基于光转化材料的光热、光动力治疗,以及化学动力学等治疗模式,作为新型的肿瘤治疗策略已广泛用于临床前研究,且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其中,光学治疗具备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微创、无耐
目的: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合并HBV感染的发生率,评价在利妥昔单抗(R)治疗的时代,伴或不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预后的差异,并分析HBV再激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从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初治的160例至少接受2周期R相关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BV血清学情况、ALT、AST、LDH、影像学资料等。通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T4期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后发生晚期颅脑毒副反应与剂量学因素的关系,为优化靶区处方剂量和相关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限量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5年7月-2010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IMRT根治性放疗的初诊T4期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入组
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常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类型,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因女性在绝经后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致骨生成和骨吸收的代谢失衡,容易发生骨折等并发症。近年,国外有研究提出环境可作为影响骨质疏松的一项因素,但环境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否有相关性的报道很少。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PM2.5暴露
背景:老年人群慢性疼痛发病率高,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现有治疗手段匮乏。我们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疼痛模型(CCI)的2月龄和18月龄C57雄性小鼠研究老年慢性疼痛,发现18月龄小鼠比2月龄小鼠发生更加剧烈和持久的慢性病理性疼痛。脊髓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引起的炎症反应是慢性病理性疼痛发生和维持的病理关键。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表达和释放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ec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