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临床路径(CP)作为一种标准化管理方法,切实在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2009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CP管理,要求将其实施和评价作为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本课题顺应卫生部要求,以我省某三级肿瘤医院为例,用效率指标、实施指标、经济学指标对CP实施情况进行衡量和评价,以循证思想为指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多因素、本土化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对加强我省CP管理,促进建立符合省情的肿瘤疾病CP管理规范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国内外CP实施效果评价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综合分析肿瘤疾病的共性特点。2.对五种常见肿瘤疾病CP实施前后的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床位费、其他费用等7个方面进行经济学评价。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描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构成、入径率与入径后的完成率的数字特征,采用χ2检验、t检验、非参数Wilcoxon W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4.问卷卷调查法:根据郭叔岩临床路径管理的关键环节表,自制影响临床路径因素调查表,每种疾病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共发放250份,收回214份,其中有效问卷197份。5.专家访谈法:围绕问卷调查主要问题,对相关专家进行个人对话式访谈(12人)。随后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对定量资料进行补充。每疾病至少访谈一位科主任和一位临床专家。内容:病种特点、CP原因分析(个性、共性问题)、对策建议。研究结果:1.平均住院日:CP组与非CP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CP组大于非CP组,其余四种疾病CP组小于非CP组。2.CP组平均住院日与标准住院日比较:至少有95%的甲状腺癌、75%的宫颈癌患者达标;约有60%的乳腺癌患者达标,但波动较大;结肠癌50%患者达标;结甲仅有25%患者达标。3.平均住院费用: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肠癌、乳腺癌CP组小于非C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CP组大于非CP组,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费用构成:除宫颈癌外,四种疾病费用构成递减次序为药费、手术费、检查费、治疗费、床位费、其他。宫颈癌检查费居第一,其余顺序同上。乳腺癌CP最有效,各费用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肠癌CP有效,除药费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甲CP在药费、治疗费、床位费方面控制明显;甲状腺癌CP在检查费、治疗费方面控制明显;宫颈癌CP起反作用,除检查费外,均有统计学差异。5.入径率:超过50%的仅有结甲和甲状腺癌。结甲最高(77.9%),乳腺癌最低(30.3%)。五个病种总的入径率(51.8%)。6.CP组完成率:五个病种均大于70%,甲状腺癌最高(98.1%),结肠癌最低(74.2%)。五个病种总的完成率(87.8%)。7.影响肿瘤CP的主要因素:病情分期、合并症多68.0%;科室之间协同性差57.9%;医务人员对路径认识不到位43.1%;路径单一脱离临床实际41.1%;患者个性化需求37.6%;病床紧张24.9%;监管不到位22.8%;术后并发症多21.3%;患者对路径不了解18.3%;医护诊疗冲突10.2%。研究结论:CP是临床质量管理的较好模式,样本医院CP实施有效,但仍需加强管理。由于肿瘤疾病病情较重、易复发、诊疗手段多、患者转归复杂多变,CP方案设置显得单一、地方化和多学科协作不够。加之医护人员对CP认识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病种实施力度不够,监管不力,管理效果不理想,应切实加大实施和监管力度。控制对策:1.临床路径是政府和医院共同监管和努力完成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加大CP管理力度,深入推进。2.各病种标准住院日需根据实际重新修订;3.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应坚持循证思想,根据本地及疾病特点制定多渠道管理规范,使其更具本土化、地方化、专业化的特色。4.加大对CP的监督管理。统一思想认识,注重多学科协作,加强信息化动态管理,加大内外宣传和医患沟通,严格药物的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