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单中心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临床上较为少见且恶性度较高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亚型之一,约占所有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18.5%。随着诊疗水平及患者的就医意识不断提高,AITL的诊断率也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临床表现及病理、免疫组化表现不典型的AITL,为AITL的诊断与治疗增加了难度。本文通过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初诊AIT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AITL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AITL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07月到2018年0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经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84例(其中有10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未在我院进行本病治疗),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病理诊断标准分别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8、2016年淋巴瘤分类标准,临床分期采用Ann Arbor标准,体能状态评分按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评分标准分为1~5级,预后因素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 for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IT)。统计软件采用SPSS 22.0版本,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法,P1个部位者43例(51.2%),骨髓浸润者16例(19.1%),伴B症状者53例(63.1%),ECOG评分≥2分者18例(21.4%)。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者26例(31.0%);血红蛋白低于110g/L者39例(46.4%),白蛋白水平降低者62例(73.8%),球蛋白升高者39例(46.4%),LDH升高者62例(73.8%),β2-微球蛋白升高者39例(46.4%),EB病毒DNA拷贝数≥5*10^3者29例(34.5%)。影像学提示有浆膜腔积液者48例(57.1%)。骨髓病理原位杂交显示EBER阳性者35例(41.7%),EBER阴性者28例(33.3%),EBER未查者21例(25.0%)。IPI评分0-2分者25例(29.8%),3-5分者59例(70.2%);PIT评分0-1分者42例(50.0%),2-4分者42例(50.0%)。84例患者中,67例患者确诊后在我院进行治疗,包括化疗(61例采用CHOP或CHOP类方案,6例采用非CHOP类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其中1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7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因病情进展快或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而未进行化疗,最终死亡;10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未在我院进行本病治疗。可评估疗效的61例患者中有16例(26.2%)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CRu),25例(41.0%)获得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7.2%,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3个月,1-5年的OS分别为66.6%、61.0%、53.3%、50.2%、46.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4个月。41例获得缓解的患者中可评估疾病状态的有33例,其中18例(43.9%)获得持续缓解,15例(36.6%)出现复发。另外17例未在我院化疗的患者除3例失访外,其余病例均已死亡(两例外院治疗的患者分别存活13个月和51个月,未治疗患者的生存期均不超过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PI评分、PIT评分、血红蛋白水平、是否有浆膜腔积液、是否化疗对AITL的总生存有预后意义,而年龄>60岁、血红蛋白60岁、有浆膜腔积液是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年龄>60岁是PFS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结论AIT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治疗反应率较高,但复发率也较高。治疗前的年龄、IPI评分、PIT评分、血红蛋白水平及是否有浆膜腔积液可作为其预后判断的参考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和健康志愿者的角膜地形图差异,探讨CPACG的角膜地形图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0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的CPACG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相关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Pentacam三维角膜地形图、Humphrey标准自动视野计和视网膜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等检查。对14个Pentacam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患者生存的影响,以及行部分肝切除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Pub Med等数据库上的研究文献,收集已发表的与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相关的文献。遵循纳入和排除的标准,由两位研究者对已收集的文献进行筛选,采集和整理文章中有用的数据如:患者的一般信息、肿瘤相关特征、治疗方式及随诊情况,最后对文献检索所获得的335例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吞咽视频透视评估(Video-fluoroscopic Studies of Swallowing,VFSS)探究吞咽障碍类型与SAP的相关性,为今后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并行VFSS检查的137例脑卒中患者,
目的:研究不同成型技术口腔修复高分子材料的聚合残留物析出情况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造成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等生物相容性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工作中选择不同成型技术的口腔修复高分子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本研究分别将7种不同成型技术的口腔修复高分子材料包括注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
目的: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约为8%。现有的细胞毒性治疗方法,如用于治疗这类癌症和其他癌症的一线核苷模拟治疗药物吉西他滨,失败率很高,并没有显著提高胰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因此,非常有必要发现和发展替代疗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结合,以更好地治疗胰腺癌。20,000到25,000个转录的人类基因中超过95%经历了可变剪接,这增加了蛋白质组的多样性。衍生自相同基因的同种型可以具有不同
目的:对于下咽鳞癌,手术根治性切除的彻底性与修复重建的可行性是每个头颈外科医生所必需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逐渐得到临床应用的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技术要点,探讨其在下咽鳞癌术后缺损修复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评估其在下咽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颈淋巴清扫术+下咽鳞癌切除术”并一期修复的病例
目的:截至目前,远处转移性膀胱癌(Metastatic Bladder Cancer,MBC)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且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然而部分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仍然可能获得长期生存。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远处转移性膀胱癌的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从2010-2015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成立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提取
【目的】了解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患者视网膜微血管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PSS患者44人和健康志愿者23人,分为PSS发作眼组(23只眼)、PSS对侧未发作眼组(23只眼)、正常眼组(23只眼),所有入组对象均行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眼底镜及OCTA检查。OCTA采用分频谱振幅去相关血流成像(SSADA)可对黄斑
目的 研究真菌球型鼻窦炎临床特点及内镜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78例于2017年10月~2019年11月住院且确诊为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纳入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行鼻内镜手术(ESS组),共63例;另一组行鼻内镜手术联合鼻窦球囊扩张术(ESS+BS组),共15例,术后均予鼻腔填塞、鼻腔冲洗等处理。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3~12个月
第一部分:社区相关性MRSA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分析社区相关性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从1例使用莫西沙星治愈的CA-MRSA肺炎患者入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断的CA-MRSA患者6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和治疗用药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