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寻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中实现教师的主体性或能动性,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却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从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等变革主体的角色期待转向教师自我的身份认同,能够为我们重新提供一种看待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视角或思路。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身份认同及其认同危机也就成为改革中亟需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专业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本文正是在对教师角色论批判的基础上,力图将“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有机统一起来,促使教师成为自觉、能动的变革行动者,在建构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实现积极真实的教师自我。本文在课程改革的脉络体系下,以教师作为一个“人”、成为自觉的变革行动者为基点展开论述。在深入剖析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基本表现、实质和根源之后,从教师自我与制度、他者和自身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出发,在结构论、关系论和本体论三个层面上来探讨教师身份认同的合理塑造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我则以不同的形态(意识形态性自我、关系性自我和道德性自我)嵌入于身份认同的构建之中,而且始终是一种动态转化性的自我。根据这样的研究逻辑,构成了本文的基本内容:在导论中指出了教师身份认同已经成为制约教师在改革中能否“成为主体”、“成为自己”的根本问题。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生长点和着力点。此外还介绍了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主要考察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问题。教师身份认同与认同危机之间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改革中教师自我的适应性改变,容易导致教师的自我价值感与意义感的丧失,引起身份认同危机的发生。本章剖析了课程改革中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基本表现,并阐释了认同危机的实质所在,进而从教师实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教师专业自我的“执行者”与“阐释者”两种内在张力的角度对认同危机的产生根源作了深度归因。第二章是从结构论的层面分析教师身份认同。制度因素是嵌入于每个教师的观念、行动和身体之中的,而教师自我也具有成为变革行动者的可能性,这是在制度视角下思考教师身份认同的一个认知前提。为此,在制度与个体能动行为之间互动的框架中,本章按照宏观与微观、外在与内在的制度划分,分别对国家教育政策、学校习俗和教师教学习性三种不同的制度形式如何作用于教师自我进行了深刻地透视。第三章是从关系论的层面分析教师身份认同。教师自我与他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他者取向中的教师身份认同也就成为教师认识自我与塑造自我的立足之处。为了从他者的视角深入地讨论教师自我的身份认同,本章选取了教师面子、信任和专业学习共同体等论题展开分析。这些论题在表面上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但他者本身却在显性与隐性、个体与集体的维度上发生了变化,促使教师自己既成为“为我的存在”,又成为“为他的存在”。第四章是从本体论的层面分析教师身份认同。作为“人”的教师一直都是本文特别强调的价值基础,从教师自我本身出发来思考身份认同的合理塑造问题亦是一个关键所在。由于教师对生活本身的优先考量、以及自我理解和批判反思的意识觉醒,本章则从教师的生活世界、自我叙事和反思性选择等方面深入地阐释了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问题,而且指出自我的“道德意义”将成为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基本走向。最后在结语中特别强调,从教师身份认同的视角出发来思考教师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教师自我不仅要适应性地生存,更要超越性地、智慧地生存。
其他文献
针对微小物体的无损检测,研制了一套采用X射线敏感CCD的微型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测试了系统的性能。根据选定的E2V公司X射线敏感CCD,采用两片CPLD产生系统所需的各种时序,对CCD进
本论文旨在通过澳大利亚内陆影片关于民族特性的不同诠释,来分析这类影视作品对于本土电影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澳大利亚作为世界电影产业的开拓者之一,于20世纪初期处于相对
本研究基于前期访谈、文献检索、以及专家意见等设计了理想的师生交往需要问卷、现实的师生交往需要满足问卷以及情境投射问卷等,测查了3-8年级学生师生交往的关系意向、具体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中短期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
<正>20世纪60年代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PBL不再是一个新的概念,几十年来它已成为全球高等教育首选教学策略。许多高等院校竞争性地转向PBL教学,其目的是让他们的教学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方式,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作为具有生命力的遗产,历史地段不断受到来自火灾的严重威胁。在保护历史地段自身安全的同时,地段内公众的疏散避难安全应得到保证。为了在保护历史地段的基础上保障公众的火
近年来,随着智能车路系统体系结构的完善,相关控制、通信、传感和计算机智能等技术愈来愈成熟,许多研究机构将统一的智能车路系统组织成一列或多列具有共同速度、车间距很小
众所周知,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1世纪,可以说信息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依据客户信息,政府可以作出更适当的政策决策,从而,公共管理上的效率与效益得以
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票务系统中排队等候购票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此时电子票务应运而生。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近距离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