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已经是企业发展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然而许多上市公司在成功募集资金后却随意变更了募集资金投向,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上一种独有的现象。这种大规模、高金额的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不仅会损害上市公司的信誉,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甚至会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长远发展。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原因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既有顺应市场善意变更的成分,又有为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恶意变更的成分。这种行为的发生从微观方面说明上市公司在决策能力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宏观上暴露了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法规方面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手工整理,应用客观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现状、特点、公告原因、变更后的去向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运用期权理论和控制权收益理论解释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的两种动机,运用OLS线性回归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度、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关联方交易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公司规模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显著负相关,证实了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受到产品市场因素、公司治理因素、公司财务特征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得出了与前人有些不同的结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负相关,考虑其原因可能是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第一大股东更加发挥了其“支撑效应”而非“隧道效应”,在变更募集资金行为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闲置资金规模、变更前的资产负债率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正相关,变更前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负相关,但是都并不显著;最后是从募集资金到变更用途的时间对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几乎没有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金额与时间并没有关系。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