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Ps-rGO复合材料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效应及对大豆疫霉的抑制机理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土传性卵菌病害,随着农业纳米技术的发展,金属纳米颗粒(MNPs)由于其优异的抗菌性能而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MNPs的聚集效应,其抗菌性能往往降低甚至丧失。近年来,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同样在许多领域备受关注,通过MNPs共价或非共价修饰改变rGO的表面或边缘特性可以改善MNPs在水中的分散性,防止其团聚。另一方面,MNPs-rGO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其释放到农业环境中,而潜入环境中的MNPs-rGO可能会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何种效应,我们目前缺乏详细的了解。因此,本研究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rGO、Zn O-rGO、Cu O-rGO和Ag-rGO四种供试材料,选取了P.sojae作为供试菌株,通过平板生长抑制的初步试验发现Cu O-rGO复合材料的抑制效果最好,然后进一步通过生理学分析和转录组学分析探究了Cu O-rGO、Cu O和Cu Cl2三种材料对大豆疫霉的抑制机理。同时,我们选取安徽和黑龙江两种大豆种植农田土壤,通过土壤微宇宙试验探究了Zn O-rGO、Cu O-rGO和Ag-rGO在不同暴露浓度、暴露时间下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微生物生物量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rGO、Zn O-rGO、Cu O-rGO和Ag-rGO,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到具有褶皱结构的rGO纳米片,三种MNPs也较为均匀的负载在rGO纳米片上,通过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别证实了复合材料中金属特征元素峰、特征官能团和晶相组成,动态光散射分析进一步证明复合材料相比于单一的MNPs具有更好的分散性。2.与Zn O-rGO和Ag-rGO相比,Cu O-rGO复合材料对P.sojae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显著,进一步以Cu2+为统一浓度探究了Cu O-rGO、Cu O和Cu Cl2三种材料对P.sojae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微观形态以及菌丝ROS水平等生理水平的影响,发现Cu Cl2对P.sojae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造成更高的ROS水平,而Cu O-rGO和Cu O的抑制效果相差不大,Cu O-rGO表现出更持久的Cu2+释放和水分散性,进一步结合转录组学分析了它们对P.sojae的抑制差异,发现Cu O-rGO和Cu O主要通过干扰大豆疫霉的菌丝体细胞膜结构以及碳和有机酸代谢途径来抑制其生长,而Cu Cl2主要影响大豆疫霉的细胞内结构以及氮代谢途径。3.土壤微宇宙试验结果表明,与rGO和Cu O-rGO相比,Ag-rGO和Zn O-rGO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微生物生物量和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的影响更大。即使在1 mg kg-1浓度水平下,Ag-rGO和Zn O-rGO暴露处理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Bray-Curtis距离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Ag-rGO处理后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30 d变化最为显著,而Zn O-rGO处理后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60 d的变化最为显著。Ag-rGO或Zn O-rGO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黑龙江土壤中比在安徽土壤中更显著。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和原核分类单元功能注释表明,Ag-rGO和Zn O-rGO暴露对某些与氮循环相关的细菌种类有较大影响,一些与硝化、好氧氨氧化和硝酸盐还原过程相关的细菌类群对Ag NPs和Zn O NPs暴露十分敏感。综上所述,本研究中三种MNPs-rGO均可以显著抑制P.sojae的生长,尤其是Cu O-rGO复合材料,其具有防治P.sojae的巨大潜力,三种铜形式处理均显著影响了P.sojae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ROS水平,但与Cu Cl2和Cu O两种材料相比,Cu O-rGO更持久的Cu2+释放能力和更好的水分散性使其具有更长的抗菌效能。此外,土壤微宇宙试验结果表明,Cu O-rGO对两种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微生物生物量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要远小于Ag-rGO和Zn O-rGO处理,氮相关生态功能预测结果也表明Ag-rGO和Zn O-rGO对某些与氮循环相关的细菌类群有更大的影响,在长期的暴露下可能会影响土壤氮素周转过程,而Cu O-rGO对土壤氮循环相关的细菌类群影响则十分微弱。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型有效的纳米杀菌剂及评估其对农田土壤的生态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已被证明为一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带动农户减贫增收行之有效的模式。本文以秦巴连片特困区228份微观调研样本为基础,对现阶段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情况、农户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感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农户对农产品供应链价值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农产品供应链发育不成熟,农户对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的感知水平较低,但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在农户眼中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前景也被看好
学位
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人类日常生活。近年来,金属纳米颗粒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包括纳米农药、纳米肥料及纳米生物调节剂等。农业环境中金属纳米颗粒带来的生态效应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金属纳米颗粒对根系微域中微生物群落与代谢功能的影响,目前的理解与认知还较为缺乏。考虑到金属纳米颗粒在环境中将发生形态上的转化,原先金属纳米颗粒
学位
Pif1蛋白家族是超家族Ⅰ中的G4特异性解旋酶,广泛存在于病毒、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中。Pif1解旋酶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包括线粒体DNA维持,负调控端粒酶,参与冈崎片段处理,协同聚合酶Polδ刺激修复相关的DNA合成。另外,Pif1还可以通过高效的G4解旋活性抑制G4基序引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防止细胞出现如复制叉损伤、异常的表观遗传沉默和总染色体重排等现象。迄今为止,对Pif1的研究发
学位
小麦和大米是重要的主食原料,其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它们组成了支撑面团组织结构的关键构架大分子,其构象对面团加工性能及其产品品质有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构架大分子的物化特性与面制品品质的关系上。本文以大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面包,优化工艺配方,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电泳、圆二色光谱等技术比较研究小麦、大米的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及分子结构,探索构架大分子促进米
学位
期刊
在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转需要包括光系统I、光系统II和Ru Bis CO等在内的多种光合蛋白复合体的协同作用。核编码的叶绿体蛋白需要进入叶绿体,正确折叠及定位后来发挥功能。核编码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质中,如光合天线复合体LHC II是叶绿体类囊体中丰度最高的蛋白。在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发育过程中,核编码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积累与稳态平衡的调控仍有大量未知领域有待研究。为阐明核编码的叶绿体蛋白实现稳态
学位
药用植物黄芪连续在同一土壤中种植一年以上,会产生连作障碍,黄芪根系会分泌自毒物质且病原微生物会侵染黄芪根部,同时,黄芪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会对黄芪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缓解黄芪的连作障碍问题,我们对黄芪根际土壤中自毒物质进行鉴定与验证,并分离得到自毒物质降解菌与黄芪病原菌的拮抗菌,将降解菌与拮抗菌组合制成微生物有机肥,施用于连作黄芪土壤中,以此缓解黄芪的连作障碍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
学位
目的 建立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模型,精准识别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292例,随访1年,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112例和对照组180例。将数据集又随机分为训练集204例,验证集88例。分析急性脑梗死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相关危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