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委托代理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信息理论、契约理论、激励理论等引入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中。研究重点己从过去对企业两权分离的单纯现象描述转向所有者如何激励和约束经营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的研究,提出绩效指标一致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激励代理人行为的最优激励模型。
首先,本文对研究背景及意义作了初步了解,提出论文的研究出发点——绩效指标的一致性,随后阐述了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研究,对委托代理的涉及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明确契约激励的内涵和意义,明晰绩效评价的地位和作用,为论文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进行平衡计分卡基础上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这里首先提出了关于计分卡“平衡”的标准定义,将其与代理体系中定义的“一致性”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风险中立情况下,“平衡”是绩效评价指标一致性的充分条件,在完全可验证的条件下,一个设计恰当的平衡计分卡能够通过正式契约使所有者和员工的利益保持完全一致。由于上述结果建立在所有的计分卡指标都能在正式契约中使用的假设上,于是随后研究了当计分卡评价指标不都是可合约的情况下,主观绩效评价是否有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文采用了由Baker,Gibbons和Murphy(1994)提出的关系契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多期代理体系中,通过多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了绩效总分,从而成为可合约问题的一部分,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扩展。研究结果表明可合约的计分卡指标的一致性限制了完全的关系激励契约的存在,但是通过正式契约和关系契约的结合,可以获得最优结果。更进一步地,在多数情况下,一个完全的正式契约可以通过引入主观报酬而得到改进。
再次,通过设定一虚拟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算例分析,对正式契约、关系契约、混合契约最优化情况以及之间的区别用数例体现,将理论研究明晰化。
最后,总结论文得出的结论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