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YF4基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热致增强及防伪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转换纳米晶可以通过多光子吸收过程,在近红外激发下发射可见光,在生命科学、防伪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稀土掺杂的六方相NaYF4基上转换纳米晶是目前最高效的上转换体系。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强度通常会受到热猝灭而降低,而Yb3+敏化的小尺寸上转换纳米晶却表现出发光热致增强,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这种异常的发光行为的解释仍有很多争议的地方,并且Yb3+和Nd3+敏化的两类重要上转换纳米晶发光热行为的异同仍需进一步的探究分析。利用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热致增强特性,可以设计合成温致变色的上转换纳米复合体系,构建更加安全的防伪图案,但协同优化上转换发光和温致变色性能仍是难题。此外,上转换纳米晶的发光效率仍较低,探究更高效的上转换发光纳米体系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以发光效率较高的β-NaYF4基上转换纳米晶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共沉淀法制备NaYF4:Yb3+,Ho3+核纳米晶,采用逐层生长法成功制备了NaYF4:Yb3+,Ho3+@NaYF4:Yb3+和NaYF4:Yb3+,Ho3+@NaYF4:Nd3+两类核壳结构纳米晶。研究了这两种核壳结构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和发光热行为。发现两类核壳结构纳米晶呈现截然不同的上转换发光热行为:Yb3+敏化的NaYF4:Yb3+,Ho3+@NaYF4:Yb3+核壳结构纳米晶表现出热致发光增强,而类似结构的Nd3+敏化NaYF4:Yb3+,Ho3+@NaYF4:Nd3+纳米晶表现出典型的热猝灭现象。(2)理清了两种核壳结构纳米晶不同发光热行为的产生原因。不同气氛下热循环实验进一步证明了Yb3+敏化的核壳结构纳米晶的热致发光增强来源于表面吸附水分子的猝灭作用,升温时水分子逐渐脱离纳米晶表面,从而使得上转换发光增强。通过空气中发光寿命温度依赖性以及不同环境气氛下热循环发光性能表征,证明了Nd3+敏化纳米晶依然会受到表面水分子猝灭的影响,但是在高温下Nd3+本征热猝灭占主导作用,因此随温度升高Nd3+敏化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强度降低。(3)利用Yb3+和Nd3+敏化核壳结构纳米晶不同的发光热行为,设计了新型的发光热致变色的上转换纳米复合粉体材料。将发光效率较高的NaYF4:Yb3+,Ho3+@NaYF4:Yb3+(发光热增强)和NaYF4:Yb3+,Tm3+@NaYF4:Nd3+(发光热猝灭)纳米晶均匀混合,构成的复合纳米粉体材料在980 nm或808 nm的激光激励下分别呈现单一的绿光或蓝光发射,但在980 nm/808 nm双激光激励下随温度升高呈现出显著的蓝色→白色→绿色的发光颜色变化(Δ(8=0.07),可以用来构建更安全的上转换防伪图案。(4)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Y位多元掺杂Na(Y0.28Gd0.25Lu0.25Yb0.2Er0.02)F4纳米晶,并研究了Y位多元掺杂对上转换纳米晶的形成温度、粒径尺寸和发光性能的影响。Na(Y0.28Gd0.25Lu0.25Yb0.2Er0.02)F4纳米晶粒径约21 nm,呈六方相结构,结果表明Y位多元掺杂会降低纯六方相的形成温度,减小最终产物粒径尺寸。此外,与同粒径下NaYF4:Yb3+,Er3+纳米晶的发光性能相比,Y位多元掺杂的Na(Y0.28Gd0.25Lu0.25Yb0.2Er0.02)F4纳米晶上转换发光强度显著提高,原因可能是由于Y位多元掺杂提高了敏化剂Yb3+的吸收率,从而提高了Yb3+→Er3+的能量传递效率。最后探究了Na(Y0.28Gd0.25Lu0.25Yb0.2Er0.02)F4纳米晶的热稳定性,发现其发光呈现典型的热猝灭特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能源将持续从化石能源向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转型,而天然气在其中承担着桥梁作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热水器在继“西气东输”、“煤改气”等工程后又会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燃气热水器使用过程中经常存在加热时间慢和水温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大大影响使用舒适度,而使用舒适度是目前燃气热水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温度控制作为燃气热水器使用舒适度的关键,如何提高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已发展成为了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以其简单、快捷、无创等特点开始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特别是CTA技术在颈部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在评估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等方面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案。然而,常规CTA检查产生的高电离辐射及碘对
随着清洁能源发展,光伏发电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世界各地均在大规模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组件的质量、运维问题则显得尤为重要。隐裂作为一种典型的太阳能电池缺陷类型,其检测算法不仅对生产场景、还包括运维场景,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尤其是针对多晶光伏组件的隐裂检测,由于其背景具有复杂的絮状物,易对隐裂检测产生干扰。本文基于合作单位提供的光伏组件图像数据,对隐裂检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
西林瓶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包装粉末状药剂的容器,在西林瓶的灌装生产流程中,易发生磕碰现象导致裂纹,斑点等缺陷,影响西林瓶内药品的品质。现阶段,国内拥有灌装西林瓶生产线的厂家,绝大多数还在使用人工检查的方法检测缺陷。因此西林瓶表面缺陷研究对于提高生产力和药品包装质量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围绕生产线灌装西林瓶的缺陷检测和分类展开,基于图像处理算法对西林瓶表面区域进行缺陷特征的提取和分类,研究主要的创新点和工作
可穿戴电化学传感器可以方便、快速的测量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分析物,在个性化医疗和临床诊断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柔性电极的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用一种简单并且低成本的方法加工柔性电极,并将其与自主设计的恒电位电路集成在一起构建了用于监测汗液中抗坏血酸含量的集成柔性传感平台。该平台成功实现了对溶液中抗坏血酸的监测,并且具有很好的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具有较强的异形结构成型能力以及较高的材料利用率等特点,在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金属增材制造成形过程比较复杂,在材料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会对试件晶粒形态以及尺寸产生影响,而增材制件的晶粒尺寸直接影响制件的性能。通常,金属晶粒尺寸的检测大多采用破坏性的金相法,需要在断面上多个视场进行测量,检测周期较长,因此开发一种准确、高效、无损的检测手段具有重
以黑磷、硅烯为代表的四、五族单元素二维材料(即X-烯)因具有介于石墨烯和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之间的可调节带隙,愈发受到二维材料及器件研究者的关注。铋,作为第五主族最后一个元素,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巨磁阻效应和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等独特的物理性质。理论预测,当铋的厚度小于30 nm(即二维铋)时会发生半金属向半导体的转变;同时,比表面积的增大将提高对表面电荷电位感应的灵敏度。因此,二维铋有望应用于场效应晶
21世纪微波通讯和雷达技术飞速发展,然而驻波的存在对微波通讯和雷达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危害,不仅增大传输线的损耗,降低了能量的传输效率,在特殊情况下甚至还会损坏系统中的元器件。因此需要采用驻波计来检测微波通讯和雷达系统是否实现阻抗匹配。随着微波雷达和通讯等系统的快速发展,微波收发组件等模块的集成度在不断提高,对其自检测的测试将更加重要和频繁。而现有微波驻波计一般具有体积大、功耗高、集成度低等缺点,所以
聚酰亚胺(PI)综合性能较为突出,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低温、力学性能、耐溶剂性、阻燃性和较好介电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电子器件。然而,传统芳香族PI由于二胺和二酐单体分子间易形成电子转移络合物(CTC)作用,从而导致PI薄膜颜色较深,透光率较低,与此同时,分子内刚性结构易导致其不熔不溶。随着光电行业的发展,对PI的耐热性、透光率和机械性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PI已不能满足加工和使用需求。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