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在中国话剧翻译中的应用——试析《雷雨》翻译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翻译是个特殊的文学翻译领域。由于戏剧具有双重性,既是文学艺术,又是表演艺术,因此戏剧翻译比其它文学体裁的翻译更为复杂,面临更多的挑战。戏剧在创作和表演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译文同样面对这些局限性。戏剧翻译究竟是要以读者为导向还是以表演为导向还存在着争议,但这些争议加深了我们对戏剧双重性的理解。一部戏剧作品的生命力是文学价值和表演价值的综合。译者可以有不同的翻译取向,而译本的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它是如何被利用的。 以往已经有不少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对戏剧翻译进行阐释,但就现有的戏剧翻译理论来看,剧本的表演特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大部分的戏剧翻译研究是基于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进行描述及评价,从本质上讲重视的仅仅是戏剧的文学性。在剧本的表演性方面的研究则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少研究总结出译本要适合舞台演出所达到的要求,却很少有研究涉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达到这些要求。 中国话剧产生于20世纪初,是戏剧的一个特殊分支。话剧的翻译同样面临其它戏剧子类翻译所面临的困难。话剧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依靠人物对话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因此,话剧台词的翻译承担着更重的任务,需要达到更严格的标准。话剧台词具有强烈的动作性和目的性,剧中人物通过言语实施某种行为,这正是言语行为理论的要义所在,涉及说话者的目的。作者假设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应用于中国话剧的翻译,在译文中再现话剧语言特色,让译文适合舞台演出。在分析这一应用时,本文作者突出了核心概念“语力”,详细阐释了“语力”在话剧翻译中的适用性。作者提出了在译文中再现原文语力的五个原则:口语化原则、人物刻画原则、适宜原则、“冰山”原则和无理解障碍原则。这五大原则也旨在在译文中再现话剧语言特色。本文对于理论应用的详细分析是建立在对王佐良先生翻译的中国经典话剧《雷雨》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的。这一分析也对话剧翻译者的角色提供了启示:话剧翻译者支配着剧中人物的交际。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王佐良先生的翻译,以便从翻译大师的经典翻译中获得更多话剧翻译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四年一届的美国总统竞选常常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而总统竞选辩论作为竞选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更是激发了无数学者的兴趣,因为候选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往往对最终竞选结果产生至关重要
期刊
在压花艺术设计中,为使整个作品上轻下重、上散下聚,对色彩平衡进行修饰及弥补,以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常常会使用点缀型花材,对作品进行填充与点缀。点缀型花材花形较小,呈小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