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尿酸水平与勃起功能障碍的关联 ——广西防城港地区男性健康大型横断面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证据提示,血清尿酸(uric acid,UA)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关联,但是不同的研究证据存在分歧。为了探索血清UA水平是否为ED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探讨由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量表(five index of international erectile function,IIEF-5)诊断的ED及其严重程度和UA之间的关联。研究设计与统计方法本横断面研究基于广西防城港男性健康调查(Fangchenggang area male health and examination survey,FAMHES)队列研究从2011年7月至10月招募的男性调查对象5988人。本研究纳入标准为调查问卷信息完整有效,有血清UA检测结果的男性健康体检人群,最终纳入3880名20-70岁的男性。数据采集包括IEFF-5量表总评分、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手术史、用药史等基本信息。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人体学测量,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血压。采集调查对象禁食8小时后的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根据血清UA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在总体和不同特征人群中,采用线性回归、log-binomial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别对应评估血清UA水平与IIEF-5评分、ED患病率以及ED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运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在不同酒精摄入量人群中血清UA水平与ED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同时分析酒精摄入量和血清UA水平的交互作用是否对ED产生影响。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过量饮酒和有害饮酒人群中,血清UA水平与ED严重程度的关联。在上述回归分析中,未校正模型不校正任何指标,校正模型校正年龄、BMI、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腰围、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和舒张压。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TATA 12.0版软件(Stata Corp LP,USA)进行。所有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最终纳入合格调查对象共有3880例男性,年龄在20岁至70岁之间。在总体人群中,ED患病人数为2206(56.9%)人。2.总体人群中的血清UA水平与ED有关联,血清UA水平越高,IIEF-5评分越低,ED(尤其是轻度ED)患病风险越高,提示高血清UA水平是ED的危险因素。在校正年龄、BMI、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腰围、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的模型下,线性回归分析发现UA水平与IIEF-5分数之间存在负相关(β=-0.40,95%CI=-0.78-0.03,P=0.034);log-binomial回归分析发现UA是ED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PRR=1.11,95%CI=1.01-1.23,P=0.03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UA与ED严重程度有关联。3.在当前饮酒的男性人群中,UA与ED患病风险仍然存在关联(PRR=1.18,95%CI=1.04-1.34,P=0.012)。4.在不同酒精摄入量人群中进行了UA与ED患病风险的log-binomial回归分析,发现在持有过量饮酒行为(PRR=1.20,95%CI=1.01-1.42,P=0.041)、有害饮酒行为(PRR=1.36,95%CI=1.01-1.85,P=0.049)的男性中UA水平与ED患病风险存在关联。5.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害饮酒者的ED患病程度可能随UA水平升高而呈逐渐加重趋势(P-trend=0.046)。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高UA水平可能是ED患病的危险因素,且在当前饮酒人群,特别是持有害饮酒行为(每次酒精摄入量≥61 g)的男性中,UA与ED患病风险的关联仍然存在,并且可能与ED严重程度有关。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调查进行纵向队列研究,为揭示UA与ED之间的关联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临床前研究的药物性肝损伤模型,在临床前期研究水平评价老鼠簕生物碱A(HBOA)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效果,为老鼠簕生物碱A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分60只雄性昆明小鼠为正常组、APAP组(对乙酰氨基酚300mg/kg)、HBOA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和阳性组(联苯双酯150 mg/kg)。灌胃给予HBOA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组相对
目的:目前,临床上关于鼻中隔偏曲的研究主要在于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以及鼻中隔偏曲与慢性鼻窦炎之间的关系,少有文章涉及鼻中隔偏曲与相邻结构的关系探讨,本研究在于测量鼻中隔偏曲组与非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腔高度,并进行两者间的比较,评估成人患者鼻中隔偏曲与鼻腔高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鼻中隔偏曲与硬腭水平和上颌窦底水平相对位置的关系,同时探讨鼻中隔偏曲的程度与鼻腔高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
研究背景:在成熟的骨骼中,骨再造取代老化和受损的骨。提供钙和磷的来源,保持骨骼健康。为了适应增长和机械荷载的变化,骨组织不断进行自我重塑,以此来保持矿物盐代谢平衡和调节骨髓微环境。骨组织的自我重塑状态异常会导致骨骼系统稳态失调性疾病,比如佩吉特病,关节置换导致的假体周围松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而破骨细胞功能紊乱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因此,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是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之一
背景与目的: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在肿瘤中所表现的功能并不相同。但是,引起中性粒细胞发挥促瘤或抗瘤作用的机制仍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TGF-β1和IL-17A在口腔鳞癌组织内高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浸润。因此,本实验将探讨TGF-β1和IL-17A对口腔鳞癌内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影响,并探究极化的中性粒细胞对口腔鳞癌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口腔鳞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e,AKI)时其病原学的类型以及预后的关系,为脓毒症并发AKI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收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169例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筛选,
目的:探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依托度酸以及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阻滞剂ICI118,551联合应用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体外及体内的侵袭转移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查询TCGA数据库COX-2在头颈鳞癌(head and neck ce
目的:探讨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ASNR)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中的特征表现,以期为LVAS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行ABR检查的重度及以上听力异常者1611例(2798耳),其中,记录到ASNR共272例(374耳),引出ASNR并完善耳部影像学检查者181例(245耳)。按耳部影像结果将181例(245耳)研究对
目的通过总结1例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患儿诊断、应用格列美脲治疗、随访、遗传咨询的经验及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NDM的认识。方法1.收集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2.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行相关基因检测,筛查出可疑基因突变位点,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利用Poly 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
目的:研究TACS(Total Alkaloids of 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岩黄连总生物碱)对抗生素诱导的大鼠肠道菌群紊乱的干预作用,为开发其成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铺垫科学根据。方法:本研究使用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紊乱的大鼠模型探讨抗生素对大鼠肠道微生物及粪便代谢组的影响,应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联合UPLC-Q-TOF/MS(Ultra-high Per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miRNA-18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HCC临床资料的关系,探究miRNA-182在肝癌和正常组织中表达量是否存在差异;转染使miRNA-182高表达及低表达,通过体外细胞功能实验,研究miRNA-182在肝癌细胞SMMC-7721中的生物功能作用及其潜在机制,为肝癌治疗寻找新的生物学靶点提供依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