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不锈钢双金属管内压扩散复合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v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材料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复合材料应运而生。复合材料种类繁多,其中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金属复合管是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一种,它不但补足了单一管材上的缺陷,而且还获得了更加优异的性能,降低了成本,广泛的应用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等领域。钛与不锈钢金属管直接进行复合较为困难,加入合适的中间层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研究加中间层的钛与不锈钢的扩散复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试验采用304不锈钢钢管作为基层,工业纯钛管作为覆层,纯铜箔作为中间层,用拉拔-内压扩散方法制备钛/铜中间层/不锈钢复合管。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钛/不锈钢扩散复合管界面组织、化学成分、断口形貌和组成相进行分析。利用显微硬度和翦切试验测定界面的显微硬度值和剪切强度。分析了不同扩散工艺对界面组织、元素分布和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分析表明:拉拔-内压扩散复合方法可以实现钛/不锈钢的连接。850℃时,钛/铜界面形成了α—Ti.α-β Ti和钛铜化合物(Ti-Cu);900℃以上时,钛/铜界面依然形成了层片状的α-β Ti魏氏体组织、β-Ti组织和钛铜化合物(Ti-Cu):1000℃时,中间层出现了Ti-Cu-Fe三元凝固组织。界面成分分析表明: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界面均发生了原子互扩散现象。850℃时,钛/铜界面形成了较厚的扩散层,中间层铜有效地阻止了钛、铁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900℃以上时,Ti元素越过了中间层,在铜/不锈钢界面生成了脆性金属化合物,此时中间层已起不到隔离钛与不锈钢的作用。硬度和剪切试验表明:由于元素的相互扩散,在界面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所以显微硬度的最大值和剪切试验的断裂位置都出现在该界面,并且界面的剪切强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温针灸“颈三针”和电针法,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温针灸“颈三针”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温针灸“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哈萨克族英雄叙事长诗《阿布赉》是哈萨克民间口头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哈萨克民族在15-18世纪的草原文化缩影。它作为哈萨克本民族发展时期第一部民间口头英雄叙事长诗,具有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俗称液体橡胶,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对精密模塑制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分子材料成型收缩的研究越
自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进入临床,大量的抗生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人们预防、控制以及治疗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尤其是不合理的
奥古斯特·威尔逊(1945-200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用了二十余年时间创作了十部剧本,分别对应二十世纪的每个十年,组成了黑人历史系列剧,将美国黑人近四
腐竹是我国著名的民族特色食品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课题选取20个大豆品种,通过测定大豆理化指标及其制成腐竹的品质指标,采用典型性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
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因素有人口快速增长、法制化力度不足、生产技术落后等。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可以夯实环境保护工作基础,推动经济稳中求进。提出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如设
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明确
摘要:本文通过光学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X-Ray衍射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主要研究了半连续铸造Mg-10Gd-4.8Y-0.6Zr合金在500℃、470℃和43
主要对我国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概述城际轨道交通的概念、特点、作用、模式以及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的必要性、迫切性,对我国未来城际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