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器轨道设计和优化一直是航天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同时也是航天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研究内容涉及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最优化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数值计算等多个学科领域。针对未来复杂长期的空间任务,新一代质量轻、比冲大、工作时间长的连续推力发动机获得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正是由于此类推进系统的特性与传统相比有很大不同,以往的航天器轨道设计和优化理论、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方能适合于此类连续推力轨道设计和优化问题。  此外,随着人类空间技术的进步,空间任务将表现出多任务融合、系统复杂、持续时间长并向深空延伸等特点,空间后勤技术是保证空间任务可行性、可负担性、可靠性、可维持性的关键。目前,NASA已将空间后勤技术作为其未来空间任务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一直贯穿于整个任务实施过程,这对我国发展空间技术是一个重要启示。本文对连续推力轨道设计问题的研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空间后勤技术的要求。  本文立足于任务初始设计阶段,考虑空间后勤技术的要求,针对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与优化方法开展相关研究,试图由数值和数学的角度对各类方法求解性能进行分析,包括初值敏感性、收敛性和稳定性等,并尝试通过改进和修正构造一套能够适用于任务初始设计阶段的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与优化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了几种不同形式的轨道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给出了轨道优化设计问题的一般表述方法,介绍了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变换方法,讨论了在应用非线性规划算法中易出现的问题和一般处理方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数值积分器,基于数值计算测试结果和实际应用经验分析了几种积分器的适用范围,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然后,以燃料最优地球逃逸轨道设计问题作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具有初值猜测技术的组合数值算法,该方法以一阶Taylor级数法和曲线拟合相结合作为初值猜测技术,选用拟 Newton法和Broyden校正公式求解所得非线性问题;为了保证收敛性和计算速度,构造了一个与待求问题相对应的无约束最优化问题,从而成功引入非线性规划理论中Armijo收敛性条件对线性搜索步长进行后退回溯校正。此外,通过比较过去一阶Taylor级数法和伴随-控制变量转换两种初值方法,分析其各自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型初值方法。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广,有效降低了组合算法的初值敏感性,适合用于任务初始设计阶段。  其次,针对不动点形式的拓扑同伦映射,提出了一种步长控制和计算终止判定算法,并基于此构造了一个光滑映射零点的拓扑同伦方法。该方法相比于完全基于梯度信息的Newton方法及其延伸方法,其初值敏感性显著降低。但是,由于存在数值积分误差,该方法难以准确跟踪同伦映射的零解曲线,当问题非线性较强时其跟踪所得结果与真实结果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利用数值积分器给出不动点同伦映射零解曲线上每一个点的预测值,再以此预测值作为初值代入前面构造的Broyden-Newton组合算法进行校正,得到的零解曲线上的精确点。该方法既能够准确跟踪同伦映射的零解曲线同时兼具初值敏感性低的优点。  再次,针对轨迹成形法在连续推力轨道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针对逆多项式形式轨迹成形法形状参数难于求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阶和高阶多项式相结合嵌套校正的形状参数计算方法。数值仿真表明所提出的形状参数计算方法能够快速获得收敛解;轨迹成形法适用于此类轨道设计问题,且一般情况下其设计结果是一组近优解,能够为后续更精确的数值优化方法提供可行、有效的计算初值。  最后,对轨迹成形法运用于三维轨道设计问题中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以往z方向曲线模型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燃料消耗大且飞行过程与实际飞行轨迹相差较大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指数正弦乘积的z方向曲线模型,数值仿真表明该模型设计结果燃料消耗更少,且符合航天器实际飞行过程,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适合运用于任务初始设计阶段。此外,研究了改进春分点轨道根数曲线成形法,通过数值仿真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其适用范围。
其他文献
目前,可靠性方法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较好方法,而在实际工程中的数据量是很有限的,有时很难法满足可靠性方法对数据量的要求。因此,针对可靠性方法在小子样应用上的局限性,在前人的基础上,文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并且应用于某机型垂尾的可靠性评定。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具体如下1)可靠性评定数学模型:取区间方法和概率方法计算得到的可靠度较小值作为可靠度分析结果,从而修正了应力-强度非概率集合干
本文以某型三级旋流燃烧室火焰筒冷却方案设计参数为基础,针对多斜孔、复合角和冲击/气膜三种冷却方式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在相同单位面积冷气量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流量系数
目前,随着电子、自动化、通信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制造业市场以及生产体系的发展。相应的,制造系统也逐渐转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主要生
基于合成射流的流体主动控制技术在低速流动工况下已得到成功的实施,但在超声速流动情形下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火花型合成射流由于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被认为是一种可应用于
本文以多机器人编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将leader-follower法与基于行为法相结合,提出一种混合式编队方法实现编队控制。提出使用队形矩阵和参考矩阵的方法来对
激光散斑干涉技术是一种发展较为迅速的现代光学测量技术,利用它可以测量微小的形变和位移,进行应力应变分析、振动分析以及缺陷检测。因其具有全场测量、非接触和高精度等特
本文旨在研究具有快速机动能力的挠性卫星机动控制算法问题。针对采用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作为执行机构的挠性卫星,对其大角度机动过程中的矢量规避问题及机动控制算法
燕尾型榫连接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压气机叶片与轮盘的连接部位,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连接形式。由于接触区边缘应力集中严重,接触表面极易产生微动疲劳裂纹,因此也成为发动机容易失
绳系辅助返回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空间有效载荷返回技术,在未来空间平台及空间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返回囊绳系辅助系统的展开控制极大地影响及决定绳系辅助返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