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愈加认识到古城镇作为精神家园的价值,遗留及保存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城受到了国内外旅游者的青睐。古城镇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古迹、遗址的保护尤其重要,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缺乏专项保护资金的情况下,许多古城通过发展旅游来获得维护资金,这种路径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选择。如何协调古城镇开发与风貌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现代生活方式与历史文化传统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推动古城镇现代化的同时延续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尤其是对兼具保护意义的开发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我国旅游学术界关于古城镇保护的研究,多选取西递、宏村等南方乡村为案例对象,到了中原和北方,人类古聚落多以镇、城命名,关于北方古城镇的研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本论文以兴城为例,在实地考察及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并且在国内外相关背景下,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从遗产保护与古镇旅游两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历程,因为古镇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必然会落到作为遗产的古城镇的保护上。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古城镇保护性开发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必要的空间技术。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规划理论、核心区保护理论、环城游憩带理论等。第四部分总结了兴城古城的遗产遗迹。兴城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古代冷兵器战争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古城内的遗产遗迹包括城池遗产、古街巷及四合院民居。第五部分通过对兴城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古建筑的拆毁现象严重、古景观的视觉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存在问题等。最后一部分根据实际考察及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兴城古城保护性开发的设想,按照核心区保护理论以及核心—Ⅸ边缘理论等理论,区别对待城内外的旅游开发,城内应主要开展文化观光和购物旅游,再利用当地居民的参与,通过对传统民居的改造,开展温泉、理发等体验性消费;城外以古城墙为依托,结合丰富的温泉资源和滨海优势,逐步形成环古城集餐饮住宿的度假圈。真正做到“城内游,城外居”。这样才能使兴城古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总的来说,古城镇保护性开发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文章中队所提到问题的探讨,也只是管中窥豹,希望能作为古城镇发展的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