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奥斯汀第一次提出继而被塞尔进一步发展的哲学理论,它改变了传统哲学对语言和世界关系的看法。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强调把言语看作人类行为的一部分,并且充分关注言语活动参与者的意向及相关语境等语用因素。按照言语行为理论,说话即是做事,比如陈述一件事情、进行一次询问、发出一个指令、提出一个要求等等。意向性是人的意识活动的根本特征,意向性联系着言语和现实世界,人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意向,反映自己的意识活动。理解言语行为需要借助言语行为的意向性,否则根本无法解话语的意义。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语境中发展出他独特的意向性理论,又用意向性理论来解析语言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局限于语言哲学的领域,而是在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相结合的背景中,继续考察和发展意向性理论。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不仅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而且突破了传统分析哲学的框架。更重要的是,他独特的分析方式给传统分析哲学家以启发。特别是塞尔在神经生物学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对意向性问题的探究更是为当代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以借鉴和启迪。本文在对意向性理论做了哲学史的理论追溯之后,着重研究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问题。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独树一帜,它以一次言语行为为意向性研究的基本单位,强调说话人的意向性意义,而不仅仅是强调话语的字面意义,从而较为深入了研究了人类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引言主要通过对意向性问题的理论渊源、主要特点等的描述,清晰地勾勒出意向性问题研究的大体脉络,详细的说明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意向性研究的主要思路和独特性。第一章意向性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包括三个部分:意向性问题的哲学渊源、分析哲学中的意向性问题和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本章主要通过对意向性理论的哲学渊源的探索、介绍和简略分析、体现出塞尔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意向性理论的独特性。第二章言语行为的意向性分析。包括三个部分: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论主旨;塞尔对意向性的界定;言语行为与意向性的关联。本章主要是从意向性的视角考察言语行为理论及其与言语行为的关联,从而分析意向性的结构、特征以及塞尔意向性对传统意向性的扬弃。第三章自然主义的集体意向性。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集体意向性和社会实在的建构、意向性的自然主义立场。本章主要通过对塞尔集体意向性和社会实在之间的关系的探讨,认识塞尔意向性理论的独创性。第四章塞尔意向性理论的理论评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塞尔意向性与胡塞尔意向性的联系与区别;塞尔意向性理论的理论意义;意向性理论的几点不足。塞尔的意向性理论立足于言语行为理论视域的研究成果,正面回答了语言与实在即人们是如何用语言创造世界的问题,从而实现了人——语言——世界这一人类建构世界的思想进路,虽然作为一种理论来讲,他的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无论怎样,这种以这种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言语行为的意向性问题,无疑为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理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