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复合注入SOI的光致发光特性及等离子体增强发光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基发光材料作为达成超大规模光电子集成电路的必要条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硅基材料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致发光源自于硅的化合物的缺陷结构或者量子限制效应。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将指定的离子以自定义的剂量注入硅中,这样的硅材料在经过退火以后会形成大量的发光中心。除了改善硅材料本身的发光性能外,在硅材料表面耦合光子晶体或者等离子体增强发光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将Si+/N+复合注入绝缘体上硅(SOI)顶层单晶硅薄膜中,后经过退火处理研究了其发光性能与退火温度的关系。然后初步探索了在SOI表面沉积具有光子晶体结构金属薄膜对于发光性能的增益效果。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如下:1.轻剂量Si+/N+复合注入SOI顶层单晶Si采用离子注入以及快速退火技术,研究了低温退火时N-O键形成到700℃退火时N-O键断裂,并向Si-N和Si-O键转变的过程,以及证实了氮氧复合体对为非辐射复合中心,对于样品的发光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了演变规律与氮氧复合体一致的位于390 nm处的微弱发光峰,并推测N-O键成键方位的差异导致其辐射复合中心与非辐射复合中心并存。并发现了源于Si02中O缺陷的400 nm的发光峰、源于SiO2中弱氧键缺陷的位于415 nm处的发光峰,位于445 nm和460 nm处源于中性氧空位的发光峰,位于430 nm源于a-Si3N4中≡Si→N-的电子辐射跃迁的发光峰,以及位于500 nm与N-Si-O中的O缺陷相关的发光峰等等,并由统计得出了经过800 ℃退火样品发光强度最大的结论。2.具有光子晶体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增强发光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了具有光子晶体结构的金属薄膜对于材料的发光性能提升效果,证明了聚苯乙烯(PS)小球的引入对于发光强度有较好的提升,得出了最佳的结构参数。并结合Langmuir-Blodgett(LB)法密排一层PS小球,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机将小球刻蚀到与模拟结果相符合的尺寸,并蒸镀5 nm的金属薄膜,最终发现三种金属膜均对发光具有一定的增强效果,其中Ag和Al膜增强后发光峰强度与样品原始的发光强度关系不大,但是同样经过Au膜增强的N+注入剂量为1×1014 cm-2的样品发光强度是N+注入剂量为5×1013cm-2的样品2倍,最终对比最强发光峰的强度,Ag膜增强了20倍,Al膜增强了6倍,Au膜分别增强了12倍和20倍。
其他文献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指五加科人参属草本植物的根或者根茎,明朝时期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有如下记载:人参易气生血、补五脏血脉;现代药
本文主要研究了热带海温对华南前、后汛期降水的影响,并基于CMIP5中31个耦合模式的historical实验分析了它们对华南降水的模拟能力。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由于东亚夏季风雨带的北跳,华南前汛期(五、六月;MJ)与后汛期(七、八月;JA)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甚至为负(-0.22)。(2)华南前汛期与后汛期降水异常对应的大尺度大气环流表现出相反的特征:当华南前汛期
多梳蛋白家族(PcG)是一类调控基因沉默的表观修饰蛋白,它们可以与其它蛋白形成多种复合物。常见的复合物有多梳抑制复合物I(PRC1),多梳抑制复合物II(PRC2)。哺乳动物中多种同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通过认识、解决系统问题的方法来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本课题将系统思考方法带入IT类项目管理应用研究中,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影响项目成本和工
零差k(Homodyned-K,HK)分布是一种分析超声回波包络信号的通用统计模型,它的三个参数都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适合用于组织定征。然而,现存的零差k分布参数估计方法都是基于求解统计特征方程,这会导致多解的问题,从而影响零差k分布参数的进一步应用。理论上,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能够获得模型参数的唯一解。但是,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必须基于统计模型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计算,而零差k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
喷丸强化是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石油等行业。零件经喷丸强化后,可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层,表层位错密度提高,晶粒细化,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会有明显的改善。本文结合有限元仿真与喷丸试验,针对34CrNiMo6钢对比了复合喷丸与单次喷丸在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残余奥氏体含量等方面的不同,并对复合喷丸中喷丸强度对最终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建立真实工件形状的仿真模型
文化自信是支撑中华民族从现在走向未来的重要精神支柱,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他们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将直接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当前,受西方文化渗透、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文化迷失、崇洋媚外的问题,这极不利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因此,新时代必须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是高校思政课的内在使命,更是时代所需。本文从高校思政课角度,对大学生文化自
本文在对常规活性炭(AC)电极进行探索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单元(碳纳米管(CNT)或石墨烯(Graphene))或多元(CNT和Graphene)纳米碳材料用作导电添加剂引入到常规活性炭电极中进行复合改性,以改善活性炭电极的导电性,从而提高其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及氮气吸脱附测试(BET)对复合电极的微观形貌及孔径分布、比表面积进行分析并结合电化学测试手段(恒流充放电测试、循
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CESM)在全球瞬变和稳定到达1.5/2℃下的预估结果,对比了未来全球不同升温阈值(1.5/2℃)及其不同增温过程下中国区域极端事件的响应差异,并重点探讨了未来夏季降水变化差异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1)相比于1986-2005年,全球稳定增温1.5℃/2℃下中国区域年最高气温上升约1.2℃/1.9℃;热浪日数增加
本文采用1961-2014年华北地区72站逐日气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冰密集度资料,利用HYSPLIT模式对寒潮路径进行追踪并用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探讨了华北秋季寒潮路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入侵华北地区的秋季寒潮路径分为三类:西路,北路和西北路;北路寒潮强度最强,而西北路和西路寒潮强度较弱;华北秋季寒潮强度在1970s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