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镜像中的自我言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姆的作品较多涉及到他者形象的建构。他笔下的中国形象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这些批评大多是按照后殖民批评的模式来解读他的作品,批评的焦点集中在某一部作品上,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毛姆以殖民主义的眼光,基于傲慢和偏见的心态观看中国,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一种殖民话语。本论文系统梳理了毛姆笔下有关中国形象建构的三部作品,以他者和自我为双重切入点对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进行系统研究,得出结论:毛姆怀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东西文化冲突的关系中,构建东方文化的奇观,解构西方的身份定位,试图在东方文化中寻找到拯救西方文化的新文明的源泉。毛姆笔下中国形象的实质是他者镜像中的自我言说。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毛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独特好感,这是决定其笔下异国形象面貌的基础。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序,系统梳理《人性的枷锁》、《在中国屏风上》和《面纱》三部作品。《人性的枷锁》创作于他来中国之前,毛姆根据自己对中国的想象和兴趣,塑造了闯入西方的中国人宋先生形象,在这一形象身上既体现了他对中国寄寓的希望,又表达了对西方文化优越性的怀疑。《在中国屏风上》则是对中国这一巨大文本进行的现实阅读和接受,这其中既有对中国自然和人文风光充满情感的描述,也有对中国人民、中国文化的钦慕和赞美,更有对生活在中国天空下的西方人人性和精神状态的揭露和批判。回国之后,毛姆深入反思西方文化,在《面纱》这部小说中,对西方特别是大英帝国的自我定位进行颠覆,指出西方并不是东方的拯救者,含蓄提出东方文化中反而蕴藏着拯救西方的新文明的源泉。第三部分将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放到英国文学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史中进行历时性的分析,将该形象放到历史语境中,考察这一形象背后的文化心理。指出这一形象并非是基于文化不平等心态下对他者的变形,而是作者在认同中国文化,反思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精神家园这一时代普遍理想的投射。
其他文献
<正>精准控制纳米晶的表界面从而提升能源电催化的效率最近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如何理解和控制纳米尺度的表界面目前仍然具有大的挑战性。本报告将总结下最近如何利用胶体化
会议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大众传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可以影响社会大众的价值取向、政治立场、道德观念,形成了由大众传媒构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和行为具有广泛影
大相国寺位于“富丽甲天下”、“自古帝王都”的开封市自由路西段,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寺藏丰富。其鼎盛时期辖六十四个禅、律院,占地面积达五百四十亩,高僧、达官、文
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作家,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识一直是评论家们的热点话题。汪曾祺小说中蕴含了儒道佛三家思想,这已成为共识。尤其是道家思想已成为反复论证的
复杂网络理论是近年来复杂系统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大量实证性研究表明,许多真实网络(比如因特网,万维网、电力网、生物网、社会合作网等等)具有许多相似的结构特性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下,珠三角、长三角已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大城市经济圈,极大的带动了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较而言,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仍旧比较
先秦时期的“君子”、“小人”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意义完全不同,这对概念经历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对出土文献、传世文献的考察,我们发现春秋中期前,“君子”、
纺织业是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是我国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然而以同质化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无序竞争加剧,已成为制约我
目前,我国公路事业进入建修并举阶段,养护工作量日益增加。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旧路维护改造方法,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都有明显优势,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前景。
本文研究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含油催化剂洗油方法的实验室研究;二是,稠油降凝降粘方法的实验室研究。含油固弃物是指在油品中含有一定量固体物质或固体物质中含有一定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