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比喻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udql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后人戏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上有着自己的特点:选材上趋向于平民化,审美标准上趋向于世俗化,用词上趋向于口语化。因此,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没有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没有电闪雷鸣,没有波澜壮阔波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恬淡和舒缓的气氛,就恰似故乡的风景一般,是曲觞流水,是小桥人家。其作品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体现着这种特色。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比喻修辞格使用的次数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人、事、物、理都可以用比喻来加以描述,而且表达得十分恰切,富含韵味。在使用比喻的时候,汪曾祺主要使用的是方言、口语,这与他小说的主体风格是一致的。同时,比喻手法的使用也使得小说在表达意义上更加生动、活泼和准确。   和沈从文、赵树理相比,汪曾祺小说中比喻的使用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沈从文小说中的比喻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色彩要更为浓重一些。汪曾祺小说中的比喻少了沈从文小说的文人气,更加贴近生活,更富于乡土气息和韵味。和赵树理不同的是,汪曾祺小说中的比喻体现着传统文化中大量存在的“雅”文学所营造和蕴含的美学境界和价值。   本论文主要使用数据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比喻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既汲取了来自民间的质朴之美,又发挥了超越生活型语言的文人化的审美提纯和创造功能,整合为一种新型的“诗化生活型”语言。
其他文献
崛起于晚明诗坛的竟陵派在经过“靡天下以从之”的盛况后却遭到贯穿整个清代的非议,至中叶,《四库》毁之尤盛,几成定局。为了对竟陵派的实际情况及其在明清两代产生的影响有一个
哥特式小说是盛行于18世纪后期及20世纪早期的一种神秘、恐怖小说。小说里充满幽灵鬼怪、邪恶力量、古堡、修道院、巧合等因素。“哥特式因素”在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摘 要:在新课改中,小学数学要打破传统教学途径,让数学源自于生活并回归生活。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况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现实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感到迷茫,无从下手。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生活情景  数学源自于生活并服务生活,只有结合生活才能使数学知识摆脱枯燥
国内各焦化厂在电捕焦油器的使用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设备的腐蚀、电压低、电极间产生闪烁放电、高压瓷瓶炸裂、电缆着火及其他电气故障等问题, 致使除焦油效率低, 设备的开工
流动密封阀可作为加压灰渣的排放控制装置,本研究在流动密封阀返料实验台上对流动密封阀的调节特点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通过固定松动风量改变流化风量、固定流化风量改变松动
期刊
@@
为了获取立体视频,需要知道二维图像和三维物体之间的转化关系,这种转化关系需要通过相机系统的标定来得到。首先介绍了由Li Bo等人提出的标定算法,以及如何使用该标定算法来解决多视点立体成像系统标定的问题。然后分析了该算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常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最后的结果表明,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就可以获得预期的标定精度,并有效地节省算法的操作时间,从而能够满足多视点立体成像系统的标定要
为便于论文分类索引 ,本刊增设论文分类号 ,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 4版 )标注。文章一般标识分类号 ,若 1篇文章涉及多个学科 ,在主分类号之后还可以标注1~ 3个相关学科
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开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性策略。以期通过努力,找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以此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
为了对电厂煤质发热量进行简单准确的测量,在煤质发热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软测量.对支持向量机的数学原理进行分析后,利用某燃煤电厂的运行数据
期刊
@@
明末清初入华传教士的中文著作,以其自身所具有的跨文化、跨学科性而成为历史、文化、哲学等各领域学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学者们对传教士文献的文学研究也取得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