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吸振式轮边驱动系统的主动馈能悬架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ming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悬架系统是一种通过向车身和车轮施加受控力来提高车辆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实用解决方案。然而,该类系统巨大的能耗严重地限制其的广泛使用。为综合提升车辆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本文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提出了一种新型馈能主动悬架系统。在该系统中,设计了一种以悬挂驱动电机为动态阻尼器的轮毂驱动构型。该构型包含两个电磁作动器,其中主作动器和次作动器分别被控制模仿天棚阻尼器和传统减震器的动态行为,以获取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并从被悬置驱动电机的振动中收集能量。为使电磁作动器产生特定的期望输出力,本文对传统升压-降压转换器(Boost-Buck Converter)进行了改进设计,并采用电流滞环控制策略使其在仅存在执行器电流单信号反馈的情况下精准调节作动器阻尼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悬架系统的馈能效率,本文通过分析系统动力学特性及馈能效率与储能系统端电压的关系,设计了一种超级电容与蓄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并基于串并联及充放电模式切换设计了一种可变阈值的高效控制策略,以使储能系统端电压保持在高效率区域。经仿真验证,无论是在升压还是降压工作状态下,改进的升压-降压电路都可以精确控制电磁作动器输出的阻尼力。同时,车辆乘坐舒适性及其综合动力学性能分别提升了52%和14%。此外,可变阈值策略也显示出了比固定阈值策略更高的再生效率。在考虑主动控制所消耗的能量后,该主动馈能悬架系统在A,B,C和D级路面上仍可获取平均值为4.9、17.7、49.2和45.0W的剩余能量以提高车辆的经济性。以上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整套系统是一种能够同时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节能性能的有效方案。本文的主要创新和成果如下:(1)针对动态吸振式轮毂驱动系统设计了一种双电磁作动器主动馈能悬架系统,并提出了使两个作动器分别模仿天棚阻尼和传统阻尼动态行为,以提高车辆舒适性和经济性的控制策略。(2)对传统的Boost-Buck电路进行了改进设计,使其能在仅存在作动器电流反馈的情况下对作动器的电磁阻尼力进行精准调控。(3)分析了储能系统端电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变模式混合储能系统及其变阈值高效管理策略,以在不影响动力学性能的情况下大幅提高系统馈能效率。(4)在功能上,本系统不仅实现了传统的悬架主动控制且能产生富余的能量以改善车辆的节能性能。
其他文献
在喷墨打印制备量子点器件中,墨水的稳定性、可打印性,形貌的均匀性、规整性都对器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围绕喷墨打印的量子点墨水及打印形貌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压电式喷嘴模型,研究了墨水参数-粘度对液滴喷射过程及液滴体积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受粘性损耗及瑞利不稳定性作用,墨水粘度越大,液滴飞行速度越小,且越不易形成卫星液滴。当墨水粘度为1~1
智能制造的发展使得机器视觉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对复杂环境下机器视觉的应用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当前工业应用中,采用较多的还是配备单目视觉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系统只能获取目标工件的二维信息,无法应对实际工况中工件姿态多样和堆叠的复杂情况。由此本文对基于双目视觉的机械手定位控制系统开展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堆叠工件位姿信息的获取展开研究,通过双目标定实验获取相机内、外参和两相
综合管廊是一种可容纳多类城市公共管线的地下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一般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建造。按照建造工艺分,混凝土管廊结构可分为整体现浇式、预制装配式和预制装配整体式三种形式。整体现浇式管廊采用现场立模浇筑的工艺建造,结构整体性好,防水处理方便,但现场湿作业量大,施工周期较长;预制装配式管廊采用节段整体或分块预制拼装的工艺建造,预制质量易于保证,现场施工周期较短,但受吊运尺寸和重量
室内场景三维重建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科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也是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未知环境模型重构以及语义地图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RGB-D相机的单视觉传感器三维重建技术在低纹理场景和传感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易产生高误差的位姿估计。随着重建时间的推移,位姿估计的误差会逐渐累积,使重建模型和真实环境之间产生明显的漂移。对于短时间内的快速运动,惯性传感器(Inertial Measureme
随着电力行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工厂运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增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工厂电费成本是每个工厂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能实现多方面的负荷管理和电力管控,不仅可以提高发、供、用电设备的利用率,让有限的电力资源效用最大化,还能够提高电能质量,提升电气设备使用年限,从而发挥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优势,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电力系统稳定性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电力系统正面临全球能源互联网、交直流混合电网的稳定性、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等重大挑战,这也使得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类振荡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其中,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次同步振荡以及超同步振荡问题被发现的较早,它们的振荡机理已经研究的比较透彻、抑制方法种类也较多。国内有学者针对以上三种振荡问题率先提出了泛频带振荡(Broad-Band Oscill
由于光伏发电系统经常面临恶劣工作环境的考验,因此故障往往难以避免,种种故障不仅导致发电效益降低,甚至可能产生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行之有效的故障检测方法必不可少。因此,本文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先对光伏阵列输出数据进行特征空间变换处理,再进一步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训练故障检测与分类模型(Faul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odel,FDCM),实
旋风分离器因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原因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气体净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如何有效的提升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分离器的气流运动中,由于外旋气流的旋转使分离器外侧压力大于内侧压力,颗粒跟随气流运动进入到内涡旋区。而在内涡旋区,切向速度沿径向方向逐渐降低,同时,惯性离心力也随之减小。因此,进入内涡旋区的颗粒被捕集的概率也将降低。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旋风分离器,防止含尘气流里面的颗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给水管道入廊能节约城市地下空间、提高管理水平,但口径较大时会使管廊断面尺寸增大,导致经济成本过大,而且一旦发生爆管事故将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损失。因此,供水管道入廊与否,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但目前尚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鉴于此,本文就供水管道入廊适宜性评价体系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综合分析安全、经济、社会环境三
图像着色在计算机图形学方面应用广泛,已然成为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图像着色技术有了进一步提升,但现有方法并没有针对人物图像的单独研究,且存在着色效果单一和色彩不真实的现象。本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针对人物图像的合理着色进行研究,并围绕着色效果的真实感、人工交互的引导以及着色的多样性为目标,论文的核心工作与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人物图像精准分割。为了针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