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障儿童是指没有智力或情绪障碍,但听觉在不同程度损伤的一类儿童。听力受损导致听障儿童不能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容易受到同伴的排斥和歧视,导致他们产生各种社会适应性问题。面部表情是个体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情绪刺激,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对个体态度和决定起到影响作用的特殊交流方式,也是影响个体认知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抑制控制是执行功能的核心,通常指对优势反应或习惯行为的抑制,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情绪会对个体的认知、社交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情绪和认知控制及其脑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热点。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听障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理解、归因等方面,没有专门针对听障儿童面孔情绪识别和抑制控制的脑机制研究。以33名听障儿童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名普通对照组儿童为被试,采用情绪面孔识别、认知Stroop和情绪Stroop范式,运用德国Brain Product公司生产的32导Ag CL/Ag电极帽采集数据的事件相关电位方法考察听障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情绪识别、抑制控制方面的行为特点以及脑内时程特点,进一步探讨情绪对听障儿童抑制控制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听障儿童存在情绪面孔识别和抑制控制障碍,在情绪面孔识别和抑制控制能力上的表现均差于对照组儿童。具体表现在听障儿童在情绪面孔识别任务、认知Stroop和情绪Stroop任务中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第二,听障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认知冲突任务中都表现出冲突效应(Stroop效应),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占用了更多的认知资源,花费了更长的时间。具体表现在认知Stroop和情绪Stroop任务中,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均显著慢于一致条件;第三,听障儿童在情绪面孔识别上的前额叶、枕叶、颞叶和顶叶区域出现了障碍,在情绪的自下而上的视觉加工、相关注意和情感语义分配受到损伤。具体表现在听障儿童在N1、P1、N170和LPC四个成分上的激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第四,在抑制控制过程中,听障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共享一个冲突监测机制,在不一致条件下诱发了更大的N450负波;第五,听障儿童在抑制控制过程中的认知监控机制受损,具体表现在认知Stroop和情绪Stroop任务中,听障儿童在N450上的负激活显著增强;第六,听障儿童表现出对威胁性信息以及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具体表现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在恐惧条件下,听障儿童在N1上的负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第七,与认知Stroop任务相比,情绪Stroop任务占用了更多的认知资源,被试对抑制控制的反应时显著增加,具体表现在愉快和恐惧面孔下的抑制控制反应时显著慢于中性面孔;第八,在认知Stroop任务中,不一致条件在SP成分上的正激活显著高于一致条件,反映出抑制控制过程中冲突解决效应的作用;而加入了情绪之后,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冲突解决效应出现了缺失,具体表现在SP成分上,不一致条件和一致条件的激活没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