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当代地域性建筑的材料表达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曼谷的区位优势明显,地理环境良好,资源丰富,不仅在社会、经济等方面要比东南亚其他地区发达得多,而且在文化层面也有深厚的积淀,是地域性建筑“生长”和“演变”的“温床”。近年来,曼谷在建筑艺术设计领域正在赶超亚洲其他城市,泰国建筑师也进行了较多的当代地域性建筑实践,这些建筑呈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区域特征,其中很多建筑在国际上屡获殊荣,获得了国际建筑领域的认可,当代地域性建筑正在这片优渥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蓬勃发展。笔者从材料表达的角度切入对地域性建筑进行研究,对于国际性和地域性融合的大都市曼谷而言,无疑是值得探讨的主题。本文以曼谷当代地域性建筑和其所应用的材料为研究载体,以探寻材料的表达策略为研究目标进行以下研究:首先,对曼谷地区的地域性建筑和其所应用的材料进行研究,并对每种材料的本体性质、特点及应用方式展开分析,以建立材料地域性表达研究的基础;其次,对相关案例进行解析研究,从共生表达、应对生态、延续文化三个层面切入,对建筑材料如何进行地域性表达进行具体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应用表达呈现出不断交织的状态,材料在地域性表达的过程要注重与时代性和在地性的共同结合,需要运用“互融”、“对比”、“适宜性建构”、“融合环境”、“置换”、“重构”六个方面的设计表达策略才能更加适宜地完成地域性表达这一实践和研究命题。本文在表达和建构双重层面上探讨了地域性建筑与材料表达之间的契合点,为材料表达和地域性建筑方面的研究“舔砖加瓦”,并为国内对于东南亚建筑领域的研究填补了内容。
其他文献
乡村是一个大的整体,乡村的景观空间是人类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是乡村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乡村景观的整体风貌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长时间的城市吸虹效应导致现存人口急剧缩减,乡村景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毁灭境地。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落实,中国乡村的更新与发展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不仅是乡村风貌,甚至包括文化、产业等都将得到全新的生机。本文将以相关理论为主导路径,以西城尾村为主要研究
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是城市发展中不断总结反馈的永恒命题。在当前中国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历史街区的空间活力丧失,文化特征逐渐消散,空间趋于同质化、景点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而街区内复杂的人群结构、多元的空间需求使得对于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探索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物质空间层面,还需要关注非物质空间维度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寻求历史街区更新的方法路径。本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植被,土壤被小区建筑,道路广场所替代。不透水面积比的增加导致了雨水下渗量降低,这些变化减弱了雨水在自然环境下的下渗,不仅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而且极大程度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使生态恢复周期变长。暴雨过后城市内涝等雨水问题已经在我国各个城市凸显出来。如何实现不同阶段的雨污分流,如何对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重
随着当下乡村建设的愈演愈烈,建筑师逐渐介入到乡村建设活动之中,这是建筑师群体在21世纪的工作中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深受西方建筑学教育体系影响的当代中国建筑师们,在面对中国乡村建设时,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先例可循的。文章通过文献归纳、典型案例比较分析、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建筑师在贵州乡建中的设计实践历程同时进行作品解析,总结些许贵州乡村建设的在地经验,为今后建筑师的乡村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程学领域近年来研究热点,它是建筑业创新性的重大变革,借鉴先进制造业基因,推广装配式建筑是推进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改善和提高住房条件的必经之路。研究近年来装配式建筑领域发展现状,有利于对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握,基于此,本文对2010年至2019年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领域发展的科学理论和专利实践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以及可视化分析
当前,我国乡村建设热潮高涨。然而,乡村建设无序、乡村规划无效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对科学乡村建设理论和有效工作方法的探索成为当前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本研究以探索乡村建设的有效方法为核心,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寻找到一种科学、实用的乡村建设途径,并使之成为解决当前乡村问题的有效方法。本论文综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问题引出-解决思路分析-解决方法探讨”的路径展开,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案例实证探讨、观察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进一步深入,各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城镇开发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手段,是政府管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转型、推进存量规划的政策工具。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具有控制城市规模、规避大城市病、保护城市生态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城市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云南省山地显著,坝子区域较多,通过研究山地及坝子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影响,对云南省各城市具有积极意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因国土资源有限,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基坑工程常被比较密集的既有建筑或基础设施所包围,基坑施工因为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变得十分困难,且基坑工程一旦出现事故,必然会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深基坑工程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条件,选择安全、经济、合理的最优设计方案,然后按图施工、精确监测,保证基坑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
作为一个多民族共同繁荣的国家,我国拥有着大量空间各异、文化悠久、民风淳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他留人是彝族支系的一种,当地有着汉风夷俗的传承,碑林文化、他留古堡遗迹都是强有力的文化名片。挖掘并传承西南地区他留人乡土聚落中所蕴涵的文化传统,是发展他留文化乡村的必由之路。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借鉴文化空间、文化基因、文化生态学相关研究成果和方法,对他留人的文化基因与文化生态空间进行研究。研究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农村地区自建、改造农房成为普遍现象,大部分农房使用性质也从自用农房变成具有公共性、聚集性的经营性农房。最近几年经营性农房安全事故大量发生,存在频发的势头,严重威胁到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研究课题来源于云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开展的经营性农房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研究工作。针对传统农房安全风险评估中普遍采用专家“经验评估法”实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