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把目光投放在现代经济发展的现代领域的同时,有关近代成功商帮的宝贵经验也越来越受到瞩目。晋商和徽商在近代经济领域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本文就明清晋徽商教育价值观差异进行比较,以期通过对成功商帮接受教育的差异,所反映出的深层价值观的差异比较,来为现今经济建设服务,为不同地域商业的融合、不同地域商人的联系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通过抽取明清山西教育发达的蒲州、太原与文风鼎沸的徽州在进士数量和整体分布上进行比较。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方面,晋徽商都十分注重对子弟的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晋商比徽商更注重经商的实用之学;徽商比晋商投入更多的关注于科举入仕。进而得出晋徽商价值取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的路径异同,并分析该演化过程的诱因。第二部分通过晋徽商家族教育内容比较分析,认为晋徽商对子弟教育的相同点在于:通过捐田、捐钱和捐书,兴办义塾、书院等都对教育大力投入;为子弟慎择良师;奖励族人科举应试求功名;两者均不乏经商而不弃儒业者。他们对于子弟教育的差异点在于:晋商偏重职业技能的培训及实践,而徽商更倾心于学习圣贤。第三部分阐述了晋徽商教育价值观的演进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晋徽商在创业之初,晋商讲求经商谋利、经世致用,徽商注重考取功名、贾而好儒。当商帮逐渐壮大,他们都十分注重以儒促商。其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商业发展路径的需要。在两大商帮经商取得巨大成功后,晋商服贾,捐纳获官职;徽商业儒,科考求功名。教育价值观的演进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了商帮经营发展的需要,但从教育价值观演进的宏观层面上看,晋徽商都未形成要转化为现代商人所需要之独立完整的教育价值观。结语部分概括全文,并提到本文尚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田野调查。文献法的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翻检文献中心收集的史志、谱牒、文人笔记、著作、杂志、报刊等与晋商有关的资料,通过排比、辨别和考证,从中发现和整理能反映晋商教育意识和活动的相应资料,再通过分析和解释,以对晋徽商教育的实际状态进行探讨。而田野调查是因为明清时期是一个重农抑商、士贵商贱的社会,商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微而受到时人的不公正看待和评价。这样,商人的活动自然不能被堂堂正正地写入正史。即使是在地方志中,有关商人的记载也很少,在明清时期的山西、徽州亦是如此。又由于历史的原因,山西地方的古籍资料保存得不是很完善,而有关晋商的资料、尤其是涉及和反映晋商教育的资料更是罕见。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社会史研究者们所倡导的“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