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宗教哲学的逻辑进程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欧洲近代认识论的转向之下,康德宗教哲学的逻辑进程展现为康德毕生对自我与上帝之关系的思考。并且,由于存在论在欧洲中世纪以来一直被基督教神学所扮演,形而上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神学形而上学。康德通过对自我认识能力和心灵能力的批判性考察,严格确定了具有曲行性认识的人们所理解的上帝,在批判传统神学形而上学的同时,试图为人们的信仰作出辩护,同时也力图重新奠定形而上学的基础。在前批判时期,康德虽然初步认识到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的认识论与存在论主张之缺陷,但仍然无法摆脱传统以上帝的认识为中心的先验实在论主张,作出了自己的上帝证明。康德发现,传统唯理论者试图根据矛盾律来作出上帝存在论证明,但这样要么得出一个观念性的绝对必然存在者,要么就犯了四名词的错误。为此,康德在《形而上学认识各首要原则的新说明》中把莱布尼茨的充足理由律修正成规定理由律,并给出了自己的存在论证明;《证明上帝存在唯一可能的证据》也延续这一论证模式。与此同时,康德虽然不主张我们拥有理智直观,但却认为上帝可以拥有这种能力,于是康德也就主张一种先验实在论观点。同时康德还批判神秘主义唯灵论,提出物质世界和灵神世界的划分,这是批判时期两个世界划分的来源。休谟使康德最终从理性主义独断论的迷雾中醒过来,在哲学上进行了“哥白尼革命”,提出了先验观念论。对自我认识能力的批判使康德把认识对象限定在我们的先天直观形式、最终限定在知性概念的规定之中,认识的中心从对象转移到自我之上。在这种曲行性认识之下,人类虽然可以对上帝形成纯粹理性知识,却不能形成经验知识,因为我们并没有与上帝概念相应的直观。同时,由于曲行性认识的意向活动本质,康德批判哲学中留下了激发之两难问题。正是在先验观念论原则之上,康德一方面批判了传统关于上帝的存在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也放弃了自己前批判时期的上帝证明;另一方面,康德又认为,对于上帝、自由和灵魂不朽这些理念,虽然它们没有理论上的客观实在性,但却有实践上的客观实在性,由此,一个道德神学得以建立起来。康德正是在这种作为理性宗教的道德神学中给出自己的道德目的论证明。但这种证明其实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证明所根据的道德律之无条件性难以得到辩护。在其“感性学转变”之后,康德在启示宗教的视角之下解决了理性宗教中的难题。在康德启示宗教的象征知识中,理性理念上帝被直观化成感性论理念之后获得绝对被给予性,不仅最终解决康德哲学中悬而未决的激发问题,更使得道德律被直观化成使人无条件地遵守的神圣诫命,给予人强大的道德力量进行道德实践。在康德道德宗教中,理性宗教和启示宗教的这两个视角分别是康德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思考同一事情的两个方式,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发挥自己的自由意志进行道德努力的人,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属灵的的本质;感性论理念上帝才会向他显现出来,他也因此以自身的被动性来接受上帝的恩典。达到对感性论理念上帝的领会,康德宗教哲学也就最终走向了现象学存在论。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等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的相关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以栅格瓦片地图为代表的电子地图在用户交互性、样式灵活性、图片分辨率等方面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将矢量数据和瓦片技术相结合构造矢量瓦片地图,可以较好地弥补栅格瓦片地图的不足。如今,矢量瓦片地图的相关研究日渐成为网络电子地图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现有的矢量瓦片地图自身也存在一些不
这篇论文是关于康德宗教哲学,我试图用调和性的维度进行解读,所谓调和性维度是基于康德批判哲学现象与物自体的二元对立,康德运用知性思维方式去试图调和其二元对立的哲学体系的一种尝试。康德宗教哲学虽然研究者众多,但是基本都是将其宗教哲学当作其道德哲学的补充,这样并没有突出康德宗教哲学对于其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康德宗教哲学在调和性维度的视角下可以彰显其在康德整体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即它并不属
癌症的治疗是21世纪的重大挑战。针对癌细胞的特征进行抗肿瘤治疗,能高效率地消灭癌细胞,同时减轻毒副作用。不受控的细胞增殖是癌症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是细胞周期关键调控枢纽,因此成为有吸引力的抗肿瘤靶点。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是细胞死亡的调控中心,根据肿瘤细胞与良性细胞线粒体之间的差异,可以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本工作以CDKs和线粒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系列抗肿瘤化合物
新材料的发现与发展在改善人类生活和科学技术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石墨烯的出现在材料科学领域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变革。与其他材料相比,二维材料在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等领域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为能源、催化、集成电路、复合材料以及量子通信等关键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人员发现,高质量的二维材料不仅有助于提升相关领域的应用性能,而且对于二维极限下新奇物理现象的探索至关重要。在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中
龋齿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变异链球菌是目前公认的与牙齿表面软硬组织破坏密切相关的主要致龋菌。其产酸能力和耐酸性使之在菌斑酸化和釉质的脱矿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表面蛋白抗原c(PAc)是一类存在于细菌菌体表面和细胞壁中的糖蛋白,是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可以介导变异链球菌对牙齿表面的蔗糖非依赖性黏附。PAc作为疫苗抗原已被用于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和抑制致龋微生物定植。然而
离子液体,固态电解质、离子嵌入型材料等是典型的超浓离子体系,其广泛应用于当今高能量密度能源器件中。因此,对超浓离子体系电化学特性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界面离子分布(双电层结构)、传输及电荷转移等是决定电化学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这些方面,超浓离子电化学体系与传统电化学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本论文就此开展探究,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离子尺寸效应对于纳米盘电极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材料的纳米化已经成为目前能源器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政治哲学所关切的重要主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既涉及群体的存亡兴衰,又关乎个体的生存境遇与命运。对近代中国而言,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社会的传统群己关系面临着如何向现代转型与变革的艰难选择。作为近代思想的巨子,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无疑具有极大的代表性。特别是他关于群己关系的理论,显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将“自由”、“民权”、“群治”、“合群”等大量涉及群己关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复杂疾病,尽管已经开展了大量通过调控兴奋性中毒、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方面进行神经细胞保护的临床干预治疗研究,但一些在模式动物实验中获得较好效果的方案在临床转化试验中均以失败告终;同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又因其极短的治疗窗口而难以在大量患者中使用。因此进一步深入解析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损伤机制,寻找有效的防治药物靶
现实空间见证了社会事件发生的事实,但很难提供相关信息实现社会事件发展状态的预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空间已经基本形成。现实个体通过参与社会事件,并在虚拟空间中分享、传播社会事件相关信息,将社会事件映射到虚拟空间中,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步增强。虚拟空间记载着事件发生过程,借助虚拟空间中相关信息来量化、分析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可以预测社会事件在现实空间的发展状况,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整个互联网传播数据不再是单一的文本数据,而是由多样化形式数据共存,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互联网本质是分享、互动、虚拟、服务,实际上这四项都离不开社交功能,其背后的本质就是“数据的流动”。互联网让数据在人和设备二者之间产生了自由流动,通过数据把世界连接了起来,这是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它让人类实现互联,分享信息,发现兴趣,共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