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在国内广泛应用,其内部填充的膨胀核心混凝土不断向高性能方向发展。钢管膨胀核心混凝土由于钢管密闭条件,核心混凝土水化过程中无外界水分补给造成膨胀剂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为了保证低水胶比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微膨胀且在密封条件下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本文将具有缓慢释水型“水库”的高吸水性树脂SAP、硅灰、掺入微膨胀混凝土中,并模拟钢管核心混凝土密封环境,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掺量膨胀剂、SAP、硅灰对钢管核心混凝土性能影响,得出内养护复合型微膨胀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并通过压汞法、XRD微观分析手段对其最优配合比混凝土进行微观孔隙结构及水化产物作用机理分析。这类复合型微膨胀核心混凝土与普通核心混凝土水泥浆体组成存在差异,使得混凝土在微观和宏观性能发生变化。此外,目前针对温度对徐变效应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进行钢管复合型微膨胀核心凝土在长期荷载及温度作用下徐变性能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基于正交试验综合平衡法分析得出C50复合型微膨胀核心混凝土最优参数,并通过宏观和微观性能对比试验验证其最优参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SAP和硅灰掺入密封环境中的复合型微膨胀核心混凝土中可明显改善其性能。(2)研究不同温度环境下的钢管混凝土轴压徐变试验,采用两种不同的修正方式对现有徐变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并与常温环境下钢管核心混凝土徐变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JTG/T 2015规范对徐变模型的修正更为合理。同时,基于通过JTG/T 2015规范修正的EC2模型的基础上,引入B3模型中考虑温度影响的徐变计算方法,建立常温和变温环境下的钢管混凝土徐变系数实用计算方法,并对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常温和变温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可满足实际工程需求。(3)基于建立的考虑温度效应的钢管混凝土徐变计算模型,进行恒温和变温下的钢管混凝土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历经变温下的钢管混凝土徐变仍可以达到恒温高温状态情况,因此,建议实际钢管混凝土构件徐变效应分析过程中考虑温度的影响。(4)通过核磁共振法(NMR)探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长期荷载和不同约束条件对微观孔隙结构影响规律,从微观角度揭示了混凝土材料的宏观现象及徐变产生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