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带高位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层建筑结构不在是简单地朝高度的单向发展,更多的体现在建筑功能的多元化以及综合性。为了满足建筑外观、功能等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涌现出种类多样且复杂的结构形式。例如:当今高层建筑结构中,用的最多几种特殊的结构布置形式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错层结构和大悬挑结构等,这些复杂结构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现行国家规范中对这些复杂结构形式做了一些规定与指导,但是部分规定的深度原本就不够。故,规范中的相关条文并不能很全面以及达到相应的深度。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设计人员,结合现有规范,深层次探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形式为上面是住宅或宾馆等小开间,而下面几层则更多的是卖场、商铺等大型购物休闲娱乐区。对此,常采用下部设大柱网,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即框支剪力墙形式。但是这样会导致竖向传力不连续,使得上下刚度差别较大,出现刚度突变,故需要根据具体工程,采用安全的转换层结构形式来实现上部结构内力能可靠地传给下部大柱网。本文结合合肥恒大·中央广场7#楼前期方案,对带高位转换层的高层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以及转换梁刚度对地震力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现有技术,将转换层作为三维空间构件,融合到结构中进行整体受力分析,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以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依据。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如下方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静力弹塑性推覆(Push-over)分析方法。分别运用PKPM和MIDAS BUILDING两种软件对该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进行验算,通过CQC法来比较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进而总结分析,提出转换结构的一些抗震措施。本研究对结构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由于本工程的楼板存在局部开洞较多,加之转换层的受力情况复杂,故通过PMSAP对本工程转换层附近的楼板进行应力分析。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为高层建筑转换结构的设计提供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隧道工程已大量地出现。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方地质情况不明,常会因遇到地质灾害而发生工程事故。因此,超前预报工作
双排桩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方式,具有场地限制条件少、支护效果突出等优点。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08012、50538030)和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2008RFQXG058
学位
水是影响泥质白云岩风化一个重要因数,水在泥质白云岩风化过程中作用,既有化学作用又有物理作用。泥质白云岩风化程度与自然吸水率关系是研究泥质白云岩风化特征的重要课题之
学位
目前国内关于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以及单向偏心受压柱。而在实际结构中,有很多的混凝土柱属于双向偏心受压,如管道支架和水
大量的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表明,碰撞是导致结构产生非结构性和结构性破坏、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动力特性的相邻结构由于没有足够的距离,在地震作用下异相振动,而发生碰
根式基础是在沉井基础的侧壁上压入根键,形成类似于树根结构的一种基础,它通过沉井和根键共同承受荷载,来满足荷载和变形的要求。 本文在马鞍由长江大桥南锚碇基础的沉井和根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抗剪性能好、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两边连接钢板组合剪力墙作为一种新型的抗侧力构件,混凝土板外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