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截止2007年12月31日提出股权激励的、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分析机构投资者投资角色的转变,介入公司治理的原因,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特别是加入董事会对高管薪酬制定的影响等。将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分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两部分进行研究;在研究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后,进一步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对业绩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再把样本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2005—2007年三年的的财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差异检验以及F值,D-W检验等方法,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文章首先对高管薪酬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分析,指出高管薪酬问题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各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高管薪酬激励方案以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监督不足问题。接着介绍了机构投资者的兴起,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投资角色的转变,着重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投资角色转变的原因与优势,并分别对英美模式、日德模式以及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后对高管薪酬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假设。随后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家数与高管固定薪酬具有正相关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持股家数与高管浮动薪酬成负相关关系。这些实证结果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介入公司治理,开始采用监督的方式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代理成本,而不仅是采用激励的方式。另外,在区分企业控制人性质后,发现在国有控股企业中多数机构投资者还是消极的投资者。最后,在分析机构投资者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后,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监督高管努力工作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公司绩效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持股家数成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转变特别是对高管层薪酬水平的影响,可以对困惑我国国有企业很久的“所有者缺位”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国有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进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对现在已提出或要提出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以借鉴;另外,也对我国发展机构投资者制定管理法规提供了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