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在川崎病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全身性的自限性系统血管炎,年龄在3到5岁之间的儿童为主要好发人群,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是最突出的合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冠状动脉瘤、狭窄、血栓、心肌梗死等,现KD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显示,炎症失控和免疫反应失衡在KD发病及冠状动脉损伤中起关键作用。维生素A(Vitamin A,VA)是人体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炎症、细胞凋亡和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与KD的关系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VA在KD患儿急性期的炎症及冠状动脉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从KD急性期患儿(KD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HC组)中抽取血清标本,将KD组分为KD无CALs组(KD-NCALs)和KD合并有CALs组(KD-CALs)。高效液相色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组血清VA水平,血清TNFα、IL-6水平使用ELISA进行测定。(2)同时TNFα(50ng/ml)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炎性损伤模型,并与不同浓度视黄酸(Retinoic acid,RA)体外共培养,CCK8和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UVECs的增殖和凋亡活性。PCR和Western-blot技术测定HUVECs的RARα、AKT、NF-κB与Caspase-3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RARα激动剂(Am580)、RARα抑制剂(Ro 41-5253)、AKT抑制剂(LY294002)及NF-κB抑制剂(SN50)体外处理HUVECs后加入TNFα联合RA共培养。HUVECs的凋亡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RARα、AKT、NF-κB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检测。(3)通过干酪乳酸杆菌壁提取物腹腔单次注射实验小鼠构建冠状动脉炎动物模型,VA每日灌胃冠状动脉炎模型小鼠后,HPLC测定实验鼠血清VA水平,HE染色观察冠状动脉壁中的炎性浸润情况,RARα、AKT、NF-κB和Caspase-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PCR和Western-blot检测;采用VA每日灌胃与RARα激动剂(Am580)、RARα抑制剂(Ro 41-5253)、AKT抑制剂(LY294002)及NF-κB抑制剂(SN50)干预冠状动脉炎模型小鼠。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冠状动脉炎性浸润情况。RARα、AKT、NF-κB和Caspase-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1)KD患儿在急性期的血清VA水平较健康儿童血清水平明显降低。KD组中VA血清水平与L%具有正相关联系,与WBC、N%、ESR、CRP、Pct具有负相关联系(P<0.05)。KD-CALs组血清VA水平与WBC、N%、ALT及IL-6具有负相关联系,与L%具有正相关联系(P<0.05)。(2)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RA(1-10μmol/L)干预HUVECs炎性损伤模型后增殖率明显升高,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NF-κB的m RNA和NF-κB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加入RARα激动剂和NF-κB抑制剂后HUVECs炎性损伤模型的凋亡率降低,加入RARα抑制剂和AKT抑制剂后HUVECs凋亡率增加;使用RARα抑制剂处理后,AKT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RARα激动剂的作用下,NF-κB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RARα抑制剂的作用下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3)VA干预川崎病冠状动脉炎模型鼠后,血清VA浓度明显升高(P<0.05),冠状动脉炎性浸润得到改善。冠状动脉炎模型鼠在VA干预后心脏组织RARα蛋白水平、AKT的m RNA水平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升高,NF-κB的m R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通过HE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显示RARα抑制剂、AKT抑制剂作用下,冠状动脉炎性浸润明显增加,而在RARα激动剂、NF-κB抑制剂的作用下,冠状动脉炎性浸润明显降低。在使用RARα激动剂干预冠状动脉炎模型鼠后,AKT的基因及磷酸化蛋白表达量升高,而RARα抑制剂处理后,AKT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同时,在AKT抑制剂的作用下,NF-κB、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在NF-κB抑制剂与RARα激动剂治疗后,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1)VA参与了川崎病急性期的炎症反应过程,并可改善冠状动脉炎性浸润;(2)VA通过RA信号影响AKT/NF-κB的信号传导,从而调控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并参与KD及冠状动脉炎性反应的发展进程。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GTP环化水解酶1(GCH1)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背景和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代谢重编程是包括肝癌细胞在内所有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积极寻找HCC的代谢调节因子,对于深入理解代谢重编程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GTP环化水解酶1(GTP cyclohydrolase 1,GCH1)
第一部分P2X7受体介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参与慢性偏头痛中枢敏化目的目前认为中枢敏化是导致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小胶质细胞活化后启动的炎症反应是介导中枢敏化形成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P2X7受体(P2X7 receptor,P2X7R)激活后,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炎症相关物质表达外释至胞外。目前尚无任何研究探索P2X7R在CM中枢敏化中的作用,以及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全球神经功能障碍的最大因素,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临床上仍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I/R)引发的继发损伤。其中,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神经炎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探索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脑内常驻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乙脑病毒感染后除了会诱使人体产生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外,是否还会产生其他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表达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的转染细胞为底物,对受检者的血清与脑脊液进行检测。首先检测31名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抗N
第一部分抗生素疗程对早产儿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目的:肠道菌群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是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调节及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极大可能会在生后立即行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使用对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及肠道免疫功能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明确抗生素疗程对早产儿肠道菌群组成及肠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使新生儿期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合理有效。方法:本研究以生后立即送往重庆医科
第一部分百日咳患者重症的高危因素分析背景:百日咳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人类急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有逐年增多趋势,其由革兰氏阴性细菌百日咳鲍特菌引起。其特征是痉挛性咳嗽,咳嗽以呕吐、呼吸暂停或紫绀结束,重症者可引起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百日咳脑病甚至死亡,且治疗措施有限,是全球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方法:为了解百日咳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发展为重症百日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供依据,我们收集了
目的:NLRP3(NOD-1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three)炎性复合体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如IL-1β和IL-18)的成熟和分泌,促发炎症级联反应。近期实验研究表明,活化的NLRP3炎性复合体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加重神经功能损伤。ATF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
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儿童常见的原发肾小球疾病,也是引起我国儿童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的复杂性及异质性,目前对于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仍十分有限。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炎症是PNS发病的重要机制,多种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异常可能参与PNS的发生发展,其中T细胞相关免疫应答失调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一部分Rab5a是RSV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复制所必需的宿主蛋白目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之一,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特异性药物进行治疗。呼吸道上皮作为抵抗RSV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抗病毒免疫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上皮中其宿主蛋白在抵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尚不清楚。Rab家族蛋白作为囊
第一部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川崎病早期诊断预测因子及预测模型构建目的: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组织血管炎症性自身疾病,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好发,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KD的延迟诊断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本部分通过大数据回顾性研究,建立一种诊断模型来帮助早期鉴别KD和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FCs),以便及时诊断KD并提供积极的治疗。方法:(1)回顾性收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