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素质优良、能力发展全面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世界各国将人才的培养更多的聚焦于人的能力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将“21世纪技能”作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目标,我国也在2016年建立核心素养体系。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高中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素质优良、能力发展全面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世界各国将人才的培养更多的聚焦于人的能力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将“21世纪技能”作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目标,我国也在2016年建立核心素养体系。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基础,重点研究基于项目的学习对学生5C技能,即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发展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五种研究方法,对基于项目的学习在高二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实践研究。本研究在实验前先对学生的5C技能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再结合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现状及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设计项目学习案例《探秘自热装置》,并在实验班开展教学。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和纸笔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采用SPSS17.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知识,能够促进学生5C技能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通过本次对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实践研究,结合学生和老师的建议,笔者认为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应用于教学中时,需要设置合理的项目主题与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与跟踪,还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以便能够从多角度、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渗透于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由于研究时间和样本有限,加之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与验证。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的效果。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四要素: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度(Satisfaction)为基础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指导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意义影响深远。就惠水县情况而言,相对于县城学校来说,惠水县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关键性的一步,是学生要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高二阶段,物理学习内容和难度均有所增加,大量的书面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错题的产生,对于不同类别学生来说,出现错误的原因往往不同。那么,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错题来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果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必不可缺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能够弥补中学生在历史认知上常见的不足,如关注单一事件,忽略前后事件之间的联系;关注单一方面,忽略整体上分析历史事件等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妥善运用因果思维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妥善运用因果思维,不仅能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
科学技术推动着近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创新和突破更是国家战略的需求和目标,在关注科技向前发展的方向时对于科技如何发展而来的历史却容易被忽略。过去的科学技术虽然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但在其发展中所产生的科学历史、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经验与反思都是值得今人借鉴的。作为当代的高中生,对我国科技发展源流脉络的了解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站在科技史的角度,针对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史内容
任何事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历史更不能脱离时空谈分析,时空观念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去看、去分析的意识,学会以客观的时空条件为基础去理解历史现象。五大核心目标的实现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同时达到,而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来确定可以达到一个或者几个目标,时空观念作为培养学生的课程目标之一,需要教材中与之相适应的载体来实现,环境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
新冠疫情暴发后,种族歧视与排外行为在部分欧美国家甚嚣尘上。欧美社会参与歧视排外的群体范围较广,歧视排外的手段类型较为多样,以华裔为主的亚裔族群是歧视排外的主要对象。欧美国家传染病史上的种族主义是歧视排外的历史根源;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的泛滥是歧视与排外的现实驱动;大众媒体的怂恿煽动是歧视排外的舆论催化。疫情中欧美社会的种族歧视与排外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微观层面,妨碍疫情的认知与应对,加剧病毒的传播和扩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和文化,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和优势,探讨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状,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爱国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和科学的桥梁,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人们如何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它造福于社会,就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使人明智通理,通过科技史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背景,思考科学和技术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要求改变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共识,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如何寻找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如何行之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却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尝试以地方史的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将地方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