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和科学的桥梁,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人们如何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它造福于社会,就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使人明智通理,通过科技史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背景,思考科学和技术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和科学的桥梁,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人们如何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它造福于社会,就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使人明智通理,通过科技史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背景,思考科学和技术所蕴含的人文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科技史的发展,反思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当前科技史内容教学中,诸多问题的存在,无法使其中的人文科学精神被很好地挖掘,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科技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所以本文通过理论探讨,同时结合实践调查,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模块教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该部分先后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使用方法和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科技史的价值意义和目的,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从中发现些许不足之处,进行调查探究。第二部分是对世界近代以来科技史教材的分析,在以人教版教材为前提下,分析教材内容的组织结构、正文内容和辅助内容,发现教材内容多样,其中穿插了大量色彩鲜明的图片和科普知识,但是也存在知识分散割裂的弊端,所以教师应全面综合地教学。第三部分是对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针对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和教师采取问卷发放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从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原因所在。第四部分是在教学导向理念前提下,对科技史内容教学提出策略,主要从教师思想意识、科技素养、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资源途径展开探讨,以期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科技史的教研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想,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要求发展学生的本质特征、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即培养高中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下对2014-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高考物理试题的分
中考作为国内一项不可或缺的考试制度,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物理考试内容更倾向于对知识的记忆,而弱化其他能力的考查,导致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陷入窘境。本研究以2015年至2019年遵义市中考物理试题为样本,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基于PISA测评框架下的情境、知识、能力、态度等四个维度的物理测评的倾向。一方面经过对比,强化对科学素养的构成、评价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根据遵义市中考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以及地理教学的效果。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四要素:注意(Attention)、相关性(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度(Satisfaction)为基础的ARCS动机模型理论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指导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意义影响深远。就惠水县情况而言,相对于县城学校来说,惠水县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均衡发展。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学校物理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关键性的一步,是学生要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高二阶段,物理学习内容和难度均有所增加,大量的书面练习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有错题的产生,对于不同类别学生来说,出现错误的原因往往不同。那么,学生如何更好的利用错题来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果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必不可缺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能够弥补中学生在历史认知上常见的不足,如关注单一事件,忽略前后事件之间的联系;关注单一方面,忽略整体上分析历史事件等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妥善运用因果思维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妥善运用因果思维,不仅能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
科学技术推动着近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创新和突破更是国家战略的需求和目标,在关注科技向前发展的方向时对于科技如何发展而来的历史却容易被忽略。过去的科学技术虽然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但在其发展中所产生的科学历史、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经验与反思都是值得今人借鉴的。作为当代的高中生,对我国科技发展源流脉络的了解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站在科技史的角度,针对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史内容
任何事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历史更不能脱离时空谈分析,时空观念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去看、去分析的意识,学会以客观的时空条件为基础去理解历史现象。五大核心目标的实现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同时达到,而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来确定可以达到一个或者几个目标,时空观念作为培养学生的课程目标之一,需要教材中与之相适应的载体来实现,环境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
新冠疫情暴发后,种族歧视与排外行为在部分欧美国家甚嚣尘上。欧美社会参与歧视排外的群体范围较广,歧视排外的手段类型较为多样,以华裔为主的亚裔族群是歧视排外的主要对象。欧美国家传染病史上的种族主义是歧视排外的历史根源;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的泛滥是歧视与排外的现实驱动;大众媒体的怂恿煽动是歧视排外的舆论催化。疫情中欧美社会的种族歧视与排外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微观层面,妨碍疫情的认知与应对,加剧病毒的传播和扩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和文化,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和优势,探讨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状,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