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内脏糖蛋白纳米银溶胶物性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ong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性疾病是引起水产养殖生物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银纳米粒子(AgNPs)具有杀菌作用强、广谱杀菌且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可为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病害提供新思路。福建省是鲍鱼养殖大省,加工过程产生的鲍脏器大部分被直接丢弃,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本研究采用从鲍鱼内脏提取的糖蛋白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鲍内脏糖蛋白纳米银溶胶(Avg-AgNPs),探究合成的最适条件,并对其表征、抗菌性能、细胞毒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既符合绿色制备纳米粒子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鲍鱼内脏的充分利用,为AgNPs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不同反应浓度及反应时间对Avg-AgNPs合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鲍内脏糖蛋白浓度为0.5 mg/mL、硝酸银浓度为3.25 mM、反应240 min时合成的Avg-AgNPs效果最佳。对最佳条件合成的Avg-AgNPs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发现合成的纳米粒子不仅含有AgNPs,还有AgCl晶体;AgNPs表面包覆了一层鲍内脏糖蛋白,体系中含有氯元素;纳米粒子的形貌近似球形和三角形,粒径范围为5-25 nm。(2)为了去除体系中的AgCl晶体,本文探究了3种不同条件制备Avg-AgNPs的效果。结果发现优化后的鲍内脏糖蛋白制备的Avg-AgNPs含量最高;离心作用和优化后的糖蛋白制备的纳米粒子只检测到AgNPs,无AgCl晶体;不调pH制备的溶胶依然含有AgCl晶体。综合考虑,0.5 mg/m L优化后的鲍内脏糖蛋白与1.625 mM硝酸银制备的AgNPs效果最佳。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gNPs的形貌为球形,主要尺寸在5-15 nm之间,分散性好。鲍内脏糖蛋白中的-OH、-NH2、-COO-和糖苷键等与AgNPs的还原和稳定过程有关。(3)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法研究Avg-AgNPs对南美白对虾4种常见的致病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vg-AgNPs对6种受试菌株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采用抑菌圈法与中药的抗菌性能进行对比发现,Avg-AgNPs抑菌效果比中药稳定,具有广谱抑菌效果。(4)本文采用MTT法、细胞形态观察和氧化损伤检测法研究了Avg-AgNPs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Avg-AgNPs浓度在50μg/m L以上时具有细胞毒性,可导致LO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内SOD、GSH-Px和LDH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细胞氧化应激;浓度在25μg/mL以下时,对细胞存活率及形态无影响,细胞未发现明显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细胞毒性。(5)Avg-AgNPs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4℃、18℃、25℃、32℃、高温灭菌和巴氏杀菌处理后的Avg-AgNPs分散稳定性良好,没有明显聚集现象;在分散介质pH为4、7.5、9.5、11条件下稳定性良好;Avg-AgNPs在海水中分散不稳定,容易聚集。
其他文献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又称米斛,属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 Sw.)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濒危珍稀中药材。霍山石斛自然分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也被称为兔瘟。兔瘟是一种急性的、败血性的、高度传染性及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兔全身实质性脏器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兔出血症病毒(RHDV)为单股正链RNA病
气温变化改变了全球的水热资源现状,导致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是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保护土壤肥
维氏硬度值在40 GPa以上的材料被称为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具有高熔点、耐磨损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切割工具、刨光工具以及抗磨损涂层等领域。目前,工业上使用最多的超硬材料是
复合磁性材料中存在多种磁相互作用,其中磁偶极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一方面,由于材料的几何形状和内部畴结构的变化都会使得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的不同,从而影响材料的磁性能及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巨磁阻抗(GMI)效应在低场下对磁场的响应非常灵敏,所以成为了研究软磁材料磁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用于磁偶极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了详细说明磁性复合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通过化学镀工艺制备了CoP/C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无线光通信技术。由于白光LED拥有节能、寿命长、可靠
为研究黑胫病烟草根际土壤理化环境和其微生物多样性,了解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为健康植烟土壤生态系统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2014‐2015年四川凉山州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稀土离子掺杂的上/下转换发光晶体已经作为新一代功能材料出现,它们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如长发光寿命、低毒性、尖锐的发射带,且在生物成像、化学传感器、防伪和3D显示等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然而对于其实际应用来说,有限的上/下转换发光效率还远远不够。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向稀土发光材料中掺杂异质离子Cu2+或Ca2+离子,使其上/下转换发光效率得到提高”来展开,具体如下
目的:癌症和昼夜节律之间的联系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BMAL1是调节昼夜节律的核心因素,其变异常与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人群中BMAL1基因三
当今社会,能源存储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锂离子电池技术因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长的循环寿命、对环境友好、没有记忆效应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