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掺杂致晶体相可控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稀土离子掺杂的上/下转换发光晶体已经作为新一代功能材料出现,它们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如长发光寿命、低毒性、尖锐的发射带,且在生物成像、化学传感器、防伪和3D显示等方面展现出潜在的应用。然而对于其实际应用来说,有限的上/下转换发光效率还远远不够。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向稀土发光材料中掺杂异质离子Cu2+或Ca2+离子,使其上/下转换发光效率得到提高”来展开,具体如下:(1)采用水热法制备YF3:20 mol%Yb3+,2 mol%Er3+,x mol%Cu2+(x=0-40)样品。随着Cu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由正交相YF3逐渐演变为立方相NaYF4。相变的原因是,掺杂的Cu2+离子占据了样品中Y3+离子晶格位点,导致电荷失衡与较低的能量势垒。同时,我们也系统地探讨了从α-NaYF4到(α+β)-NaYF4的相变过程。相变的原因是,水热反应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24小时,[101?0]晶面的表面能急剧减小,[0001]晶面的表面能相应增加。则[0001]晶面的相对增长率比[101?0]晶面快得多。最后,样品将沿[0001]晶面方向生长并形成不规则的球形,即形成(α+β)-NaYF4混相。(2)采用水热法制备Cu2+离子共掺杂的β-NaYF4:20 mol%Yb3+,2 mol%Er3+上转换微米晶。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数据分析,Cu2+离子的掺杂不影响样品的晶相与形貌。通过荧光光谱观察到,随着Cu2+离子的掺杂摩尔分数从0增加到40%,紫外到可见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先增强再减弱。在掺杂5 mol%Cu2+离子时,β-NaYF4:20 mol%Yb3+,2 mol%Er3+微米晶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强。这是因为低价态的Cu2+离子掺杂导致F-空位的产生,降低了Er3+离子周围晶体场的对称性,从而有利于上转换发光的增强。(3)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Sc2O3:2 mol%Eu3+,x mol%Ca2+(x=0,10,30,40,50,60,70,80,90)氧化物。探究了在CaSc2O4:Eu3+基质中,随着Ca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Eu3+-O2-电荷迁移带峰值从285 nm红移至298 nm,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少量Sc3+离子被电负性较低的Ca2+离子取代。同时,电负性较低的Ca2+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使Eu3+离子周围化学环境发生极化,则Eu3+离子的(5D07F4)/(5D07F2)跃迁发射强度比值逐渐增大。(4)采用均匀沉淀法,以尿素为沉淀剂,合成一系列Eu3+离子掺杂的Re2O3(Re=Sc3+,Lu3+,Y3+,Gd3+,La3+)荧光粉。主要探究了Eu3+离子掺杂的Re2O3样品中Eu3+-O2-电荷迁移带和Eu3+离子的5D07F2红色跃迁发光,发现随着基质中阳离子半径的增大,Eu3+-O2-电荷迁移带发生红移。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Eu3+离子掺杂的Sc2O3荧光粉的前驱体形貌为不规则形貌,Lu2O3,Y2O3,Gd2O3荧光粉前驱体形貌为近似球形,La2O3荧光粉的前驱体形貌为纺锤形。
其他文献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利用两系法培育的亚种间杂交稻,该品种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点。近来有研究发现单子叶C3植物水稻维管束周围的光合细胞中
一、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肝细胞单纯性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由其进展的
侏罗纪是全球的成煤期之一,该时期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一直是地质学家研究的重点。我国北方侏罗系盆地蕴藏着良好的陆相烃源岩,而窑街盆地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且窑街组产有
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又称米斛,属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 Sw.)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濒危珍稀中药材。霍山石斛自然分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也被称为兔瘟。兔瘟是一种急性的、败血性的、高度传染性及高致死性的疾病,以兔全身实质性脏器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兔出血症病毒(RHDV)为单股正链RNA病
气温变化改变了全球的水热资源现状,导致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是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保护土壤肥
维氏硬度值在40 GPa以上的材料被称为超硬材料。超硬材料具有高熔点、耐磨损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切割工具、刨光工具以及抗磨损涂层等领域。目前,工业上使用最多的超硬材料是
复合磁性材料中存在多种磁相互作用,其中磁偶极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一方面,由于材料的几何形状和内部畴结构的变化都会使得内部相互作用机制的不同,从而影响材料的磁性能及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巨磁阻抗(GMI)效应在低场下对磁场的响应非常灵敏,所以成为了研究软磁材料磁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用于磁偶极相互作用的研究。为了详细说明磁性复合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本文通过化学镀工艺制备了CoP/C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随着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无线光通信技术。由于白光LED拥有节能、寿命长、可靠
为研究黑胫病烟草根际土壤理化环境和其微生物多样性,了解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为健康植烟土壤生态系统构建和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2014‐2015年四川凉山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