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坛经》以“不二法门”为方法论,以“佛性”为学说的逻辑始点,以“心性”学说为理论根据,以“心行”为修行的实践原则,以“顿悟”为最终的解脱,构建起与传统佛教迥然不同的禅学理论。“不二法门”是贯穿《坛经》禅学思想始终的基本方法。首先,《坛经》通过强调“佛法是不二之法”,使“不二”原则贯彻到禅学体系的各个角落开辟了道路。其次,《坛经》用“无二性”定义“佛性”,为其禅学体系安置了一块基石。《坛经》运用“不二”的观点解释一切,将心与佛视为无二,从而将佛性注入人性之中。在此基础上,《坛经》以不二之法,将人性中呈现出的种种两两相对的事物、现象等,如迷与悟、愚与智、善与恶、染与净等等,视为其性无二。最终仍以不二之法,将无二之性注入人的自心自性之中,从而演绎出以“心行”为主导的一系列禅修学说。佛性论可以说是《坛经》禅学思想的理论前提,《坛经》中的“佛性”有七个特点,即普通性、平等性、存在于个体自心之中、排他的自用性和不可交换性、同质同量性、不可分性、本觉性。《坛经》以“佛心”论为基石,开创性地构建了独特的心性理论。它以真如心为最高本体,以当下现实之人心为真如心之用,将本体之心还原为现象之心,使佛之心转化为人之心,这样他将传统佛教一般的抽象意义上的“心”具体化为受自我主体主导支配的“自心”。以“自心”为核心的心性论使传统佛教的“心”学思想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坛经》的心行思想与它的心性论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心是产生一切的根源,心的状态是决定人与佛的区别的唯一因素。因此,心行是成佛的唯一正确途径。心行是通过心念回归本性的活动,它不是传统佛教的“修心”,更不是化尘去俗的“修练”。《坛经》的顿悟学说为《坛经》的创新理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坛经》的顿悟学说是源于其“心性”和“心行”理论的必然结果。只要承认心之“一念”决定一切,就必然认同顿悟是解脱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