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ning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国道路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工程应用价值也随之不断提升。公路隧道为人民的出行及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共生的运营安全问题也日趋明显。由于隧道属于狭长的半封闭式土建结构,一旦发生事故,其逃生及消防救援难度均远超普通路段,因此更易导致大规模死伤事件的出现。为了有效防范公路隧道的潜在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等恶性事故的伤亡概率,对运营隧道开展安全评价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围绕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首先从宏观角度对隧道基础条件、设备设施、交通、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确定隧道的综合安全等级,为制定未来的风险防控大方向提供依据;其次鉴于隧道火灾的特殊性和高危险性,通过建立计算机场景模型实现对其风险的专项评价,该方法可定量预测隧道火灾的人员伤亡结果,为进一步改善隧道的火灾防护细节提供支撑。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首先借助python网络爬虫等渠道采集了1500起公路隧道运营事故案例并构建了事故数据库;其次通过数据库的统计功能,初步得出了公路隧道运营事故在形态、原因、车辆类型、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征规律;最后在事故统计的基础上结合FTA事故成因分析汇总得到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集,并对其中各影响因素的安全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阐述。
  (2)基于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集构建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借鉴Euro TAP隧道安全评价的基本框架,紧密结合我国相关现行规范,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指标量化准则。
  (3)将所提出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法应用于大瑶山1号隧道,预测了该隧道2021~2026年的安全等级,指出了其未来运营风险的主要防控方向。
  (4)以大瑶山1号隧道设计、运营资料为依托,构建了公路隧道火灾扩散与人员逃生计算机场景模型,从数值仿真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火灾工况下温度、CO的扩散情况以及人员疏散的分布情况;根据人体对不同环境温度、CO浓度的耐受时间提出了公路隧道火灾伤亡判定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出大瑶山1号隧道在工况三(大型火灾)情况下将存在人员死亡;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对隧道的应急风速及人行横通道宽度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再评估”流程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重大活动举办期间,会产生强聚集性、高冲击性的交通需求,将对当前聚焦于解决通勤、通学、公务等日常交通出行的城市交通系统提出严峻的考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品质的提升,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在国内许多城市频繁举办,既能保障重大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又能减少重大活动对日常交通产生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掌握重大活动举办期间的区域交通特性,精准辨识区域交通运行状态,并对未来交通态势进行推演,
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重要产物,其一般位于区域路网的干道附近,从建立到运营,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私家车的数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涨,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随着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也逐渐影响着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限制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大型商业城市综合体多层停车库建立内外部一体化交通微循环系统,并对停车库内部车辆交通组织流线进行设计,针对商业综合体附近交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隧道建设已日渐普遍,隧道质量和照明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旨在研究节能型隧道铺装材料,节能型隧道侧壁材料,在保证路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提升隧道的整体亮度,提高行车安全性,同时降低能耗。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隧道照明节能与铺装技术,隧道侧壁材料技术性能等相关文献,主要研究了混合式浅色铺装材料的路用性能,侧壁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隧道照明的影响。其中,路用性能研究主要包括抗滑,水稳定性,
当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日趋成熟,成为高等级路面养护的重要手段,温拌再生技术的提出,有效的降低了沥青再生的能耗,同时减少了沥青在高温条件下的老化,提高了再生沥青路面的品质。新拌沥青混合料是沥青-集料两相受力体系,温拌再生则是新沥青-新集料-RAP三相受力体系。RAP的加入改变了原有的受力体系,使再生混合料的力学行为更加复杂。研究表明,温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与新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差距较大,本文通过研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许多初期建设已运营多年的高速公路难以适应当下繁重的交通量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扩建。高速公路改扩建将是现在乃至于将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内外虽已完成了许多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缺乏理论成果,相关的规范不完善,由于新旧路基差异沉降导致的面层开裂的研究比较缺乏,需要加强研究。本文以广西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通过理论
学位
自90年代初以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等级公路数量已无法满足国内发展现状,短短10年期间我国就兴建了成千上万条高等级公路。但截止目前许多道路已进入大修阶段,其中SBS改性沥青约占道路沥青总量的15%,路面改造会产生大量废旧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稍处理不当势必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污染土壤水源等严重问题,因此我国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这样能有效将资源利用回收以到达节约沥青成本,
学位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公路交通量逐年递增,我国公路运输的结构也正发生着较大的变化。面对新的道路交通形式,我国交通运输部为了更好的适应道路交通安全需要,于2017年颁布并实施了最新版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及细则。新规范在结构形式方面提高了新建护栏的防护强度,但未提及关于既有旧路护栏的处理办法或升级改造利用措施。由于原道路护栏未达到现有规范的防护能力要求而不能继续使
学位
抗滑桩以其抗滑能力强,支挡效果好,桩位置灵活,便于施工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边坡防治和基坑防护中。自二十世纪以来,因“粮仓效应”而被发现的土拱效应理论被太沙基提出,备受国内外岩土力学专家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土拱效应提出了多种重要学说。但是,由于影响土拱效应的因素较多,在每个因素具体影响土拱效应研究方面和利用影响因素反向优化抗滑桩设计方面并未得到一致认可。本文主要针对多种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学位
沥青混合料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应用最多的路面材料,也是现今我国路面面层结构的优选形式之一。目前我国交通趋于重载化,导致沥青路面产生不同的裂缝。国内外学者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不同种类的裂缝及界面裂隙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分析不同工况下裂缝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以及疲劳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沥青路面的力学和路用性能受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影响较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混合料离析等原因,可能导致沥青混合料内部产生
学位
由水泥稳定碎石和二灰稳定粒料材料为主的半刚性基层是我国公路路面结构的主要形式,但是半刚性基层开裂后延伸至沥青面层产生的反射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许多方法来缓解和防治,但效果却不尽相同且都存在各自的缺陷。鉴于此,本文提出将高延性水泥基材料(ECC)应用于抗裂层并加入路面结构中,其特有的高延性、高抗疲劳性和显著的应变—硬化特性、多缝开裂现象能够很好的阻挡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