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利益密切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是完成保护任务的前提。湘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保护该区域内的物种对整个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湘南地区已建多个省级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物种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保护区成立初期考虑并不完善,所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有所欠缺,且存在保护空缺。本研究据此重新分析了湘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运用系统规划方法,根据湘南地区地形地貌以及生物多样性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以及系统规划软件(MARXAN),以研究区域内的集水区为规划单元,确定保护目标物种,并计算出每个规划单元中物种保护的不可替代性值,得出高保护价值区域,将高保护价值区域与已有自然保护区进行空缺分析,然后,通过最小阻力模型构架湘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结合景观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以与城市相接部分生态网络为例进行景观生态廊道设计,以期为湘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经验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湘南地区中高保护价值区域分布在以下三个地区:都庞岭山系南部—花山北部地区、南岭山系北部—九嶷山—骑田岭南段—阳明山南段地区、南岭山脉中段南端。这三个区域的不可替代性值高,生物多样性种类丰富,对湘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总体布局呈现物种丰富程度由南岭山脉边界线向周围逐渐递减。(2)在地理空间分布上,自然保护区没有涵盖大部分高保护价值规划单元上,研究区域内占高保护价值的规划单元大部分没有列入到保护区内,存在着大量的保护空缺,其中最为明显的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在都庞岭山系南端、南岭山系北部—九嶷山—骑田岭南段—阳明山南段地区、八面山南端—五指山地区,这些地区所占的集水区规划单元有235个,面积为3714.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23%。(3)基于阻力值栅格图层及生态源地图层,利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工具计算出各个生态源地之间最低成本路径,整理删除重复廊道,提取出36条廊道物种之间交流迁徙的最佳途径,得到湘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潜在网络生态廊道。(4)以生态廊道中多个节点设计为例,讨论了在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下的生态廊道设计,根据景观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来分析景观设计在生态廊道中的意义,从涵洞设计、廊桥设计、植物配置等方面设计生态廊道,为湘南地区生态廊道的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