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疗法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在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以往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介入治疗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科学,是继外科学类、内科学类的临床医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分支。它以其微创,代替了过去很多外科创伤很大的手术,又达到了内科希望根治的目的。 全世界自19世纪60年代首先开展了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其后陆续开展了其它简单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但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介入器械的不断研制改进,使其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恢复快等方面跨进了一大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介入热潮。 由于先心病介入治疗事业起步较晚,所以目前关于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介入治疗中封堵器的种类、大小、封堵方法的选择、治疗后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等许多问题仍未得到定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主要是为了研究:1、肺动脉瓣狭窄(PS)、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四种常见的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2、不同的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治疗方法、封堵器的种类和大小的选择适应证及疗效,3、超声心动图对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封堵器的选择及评价治疗效果所起的作用,4、观察介入术后心电和心脏结构的改变。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符合条件的89例肺动脉瓣狭窄、230例动脉导管未闭、211例房间隔缺损及12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进行介入治疗,于术前、术后1天、1个月、6个月、1年等时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进行疗效观察,并对不同封堵方法、封堵器间进行对比。 1、(1)选取89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根据选择
其他文献
情感不但能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保持、迁移和深化这种兴趣,还能提高认知加工的水平和效率,促进知识内化水平的发展,对认知活动发挥一系列的作用。因此,新课程中十分重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发泡剂,CaCO3为填料制备了CaCO3/低密度不饱和聚酯树脂(CaCO3/LDUPR)发泡制品。通过理论分析和红外光谱实验确定TDI可以用作制备CaCO3/LDUPR样品的发泡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在测绘过程当中的无人机遥感技术发展也非常迅速,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就着很多的优势,它不仅能够快速的获取各种地质
从2008年第7期开始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网站(www.gpxygpfx.com)“在线期刊”栏内发布《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全文,读者可方便地免费下载摘要和PDF全文,欢迎浏览、检索本
薇拉·凯瑟以描写内布拉斯加州以及美国中西部的移民生活而著称于世。《啊,拓荒者!》是凯瑟第一部成熟的边疆小说,也是奠定她文学地位的经典著作。在这部作品中,凯瑟抒发了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