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乡城-稻城-得荣地区位处三江北段义敦岛弧带,有色、贵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南部。该地区极其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造就了其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自印支期以来,研究区先后经历了俯冲造山、碰撞造山及陆内汇聚造山等构造动力作用。据区域成矿学理论分析,研究区内有很好的斑岩型铜矿的前景。 本次研究通过对本区的区域构造、区域地层、区域岩浆岩、区域物化遥特征、区域矿产分布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及典型矿床成矿背景,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的研究。我们对研究区的成矿区带进行厘带划分,进一步分析成矿系统特征,得出了本区域的成矿规律。 本研究区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铜矿:红卓为岛弧型斑岩铜矿,特征上云南境内普朗、红山等斑岩铜矿相似;竹鸡顶从地球化学特征上推断,其岩浆可能起源于中下地壳,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反映了滞后型的火山弧环境,或者在幔源基性岩浆侵入的影响下,诱发了中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热液斑岩型铜矿,为红卓—热香的过渡类型;热香为板内裂陷环境下地壳浅部岩石大规模熔融,岩浆侵位形成热液型铜矿,这种岩浆的含铜性主要取决于深源含铜流体或岩浆的参与程度以及岩浆源区铜背景值高的地层或岩浆岩的参与程度。 本研究区成矿系统分为俯冲造山成矿系统和碰撞造山成矿系统。碰撞造山成矿系统又可以分为伸展环境岩浆—流体成矿亚系统和陆内走滑成矿亚系统。红卓为俯冲造山成矿系统中的岛弧型斑岩铜矿系列,竹鸡顶为伸展环境岩浆—流体成矿亚系统中的热液—斑岩型铜矿系列,热香为陆内走滑成矿亚系统中的热液型铜矿系列。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本区特殊的地质地理条件运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从而有效的进行研究区斑岩铜矿的勘探。通过对勘查技术手段的总结归纳,建立了本区域斑岩铜矿的勘查模型。我们总结研究区成矿规律并结合典型矿床研究,建立区域找矿模型。建立了红卓岛弧型斑岩铜矿找矿模型,竹鸡顶细晶岩找矿模型,热香热液型铜矿找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