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不仅生存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就在于人不仅存在着,而且还要去追究存在的意义,对存在的意义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的存在方式。卡西尔(Ernst Cassirer)认为:“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评态度中”。①生命意识从哲学角度上就是指个体对生命存在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深刻感觉,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终极价值的审视。然而,由于传统文化心理的价值偏向,并在科学主义、功利主义主宰下,我们现实的教育领域生命意识严重缺失。本文通过对生命意识在教育中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分析,由此来反思现实的教育应该如何,教育应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教育试图引导学生通过深刻审视和查问自身生命存在的状况而认识自我、活出自我。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中西方历史文化中对生命意识予以探析,然后对生命意识的特征和内在结构进行了分析,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生命意识的内涵。第二部分,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教育的应然问题,进一步探讨生命教育在现代教育视域中的合理性,并在归纳分析了生命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生命意识教育属于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面——关注终极价值关怀的生命教育。第三部分就当今生命意识在现代教育中缺失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除了我国教育价值取向偏差的原因外,科学主义至上的知识授受教育观、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畸形人才观是导致教育中生命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在生命意识教育缺失原因的分析基础上,进行了生命意识教育的理论建构。生命意识教育应该在“尊重生命、完善生命、超越生命”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下,遵循着“体验性、生成性、情境性、超越性”的原则,对青少年施加一种精神上的介入,来唤醒其生命意识,使其在生活世界中挖掘出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通达领悟其存在。黄克剑把教育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然而,现实的教育太过于功利化,仍处于传授知识的层次,而更应该关注的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的层面却被边缘化。生命意识教育试图关注现代教育的边缘领域,担当启迪智慧、润泽生命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