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的中波红外调制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tale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波红外(Mid-Wave Infrared,MWIR)就是指在电磁光谱中波长位于3~5?m的红外波,由于其在通信、高温远距探测、气体检测等领域的突出作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光学窗口。然而MWIR光学基础设施落后,光学元件效率低、价格贵、甚至不存在。针对这一背景,本文基于石墨烯,提出了两种MWIR范围下高效的光学调制器件:振幅调制器和带通滤波器,在不同的石墨烯费米能级下,它们可以分别实现连续的幅值和共振波长调制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了一种由石墨烯和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组成的MWIR范围振幅调制器。所设计的金属结构为周期性矩形孔阵列,它可用于产生超强光透射现象。这种现象来源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与局域共振的共同作用,石墨烯薄片在不同费米能级下可以对该透射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并且本文的设计可以在不影响透射的情况下提升石墨烯的作用,通过优化结构参数在3.5?m处形成了一个谐振透射峰,从仿真结果上分析发现该调制器可以实现连续的幅值调制,调制效率达到69.1%,达到石墨烯幅值调制的较高水平。然后,设计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金属光栅组成的MWIR范围可调制带通滤波器。通过设计金属光栅激发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它可以有效吸收入射波并重新辐射,在共振波长处表现出明显的透射增强作用。并且进一步设计了一种适用于MWIR的斜壁光栅,当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为0.8 e V时,可以在3.5?m附近产生共振透射峰,其半高全宽为352nm,具有良好的带通滤波性。通过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该设计可以实现对整个MWIR范围共振波长的连续高效调制。在本文最后,设计了振幅调制结构与可调制带通滤波结构集成的结构,对于不同的偏振光,该系统可以实现在同一个结构下,拥有两种功能,很好地提升了空间和材料利用率。
其他文献
疾病的诊断与控制、环境监测、药物开发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肆虐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到一亿四千万,死亡高达三百万,日本政府宣布将开始向大海排放福岛核废水等等事件,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当前迫切的需求推动着生物传感器不断发展,同时也对生物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窄带包层模共振的高反射率FBG生物传感器。由于毫米波前向传播芯模和光纤光
无线胶囊内窥镜由于具有风险低,创伤小、方便快捷的优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无线内窥镜的发展,具有主动运动控制功能的胶囊机器人已成为临床医疗检查的发展趋势。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无线胶囊内镜通常仅适用于对小肠病变的检查,对于能够在胃与结肠等宽裕环境内主动运动的胶囊机器人的研究仍然是个难点。本课题组研制的双半球形胶囊机器人采用三轴亥姆霍兹线圈作为驱动源,实现了旋转磁场强度与方向的任意调节,解决了姿态调整和位
在当前工程建设大发展的时代,水利水电、公共交通和能源矿业的建设及安全维护逐步进入日趋复杂,精准评估大型岩质边坡和地下岩体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是设计科学合理的支护体系、预防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重要前提。天然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其变形、失稳很大程度上由岩石节理的变形、滑移和破坏控制,因此精准预测岩石节理的变形和破坏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理论模型的发展迅速,但是普遍面临样本单一,仅对实验样本具有较高的精度,缺乏可
小脑是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运动学习、平衡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脑的损伤会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对该疾病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深入探究小脑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机理,建立具有生物可解释性的小脑计算模型,有助于改善我们对小脑运动控制机制的理解。现有的小脑计算模型主要集中在对完整小脑功能的描述,而并不关心模型是否与真实小脑的生物机制相一致,建立的模型过于抽象,难以建立网络层面的改变
风洞试验是研究汽车、飞行器等模型空气动力学的有效手段。在风洞试验中,模型姿态角的调整是通过其支撑装置的运动实现的,其控制精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双转轴模型支撑装置能有效调整模型的迎角、侧滑角和滚转角,研发其控制系统对提高风洞试验的综合能力和试验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完成了双转轴模型支撑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通过各轴串联机构的运动实现模型迎角、侧滑角、滚转角的姿态控制。首先分析了双转轴
随着人们对健康医疗的重视,生物医学领域一直快速发展,生物医学电子文献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备受关注,数据量又在成指数级增长,从海量信息中挖掘潜在知识信息,并将这些知识充分用于辅助医疗技术研究,对生物医学健康领域有重要意义。现存的数据大多为不规则零散的非结构化数据,如何高效地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结构化数据,成为信息知识挖掘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旨在利用文本分类技术和事件检测技术完成对生物医学领域
血管介入栓塞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栓塞剂经微导管有控制地注入到靶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而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技术。氰基丙烯酸脂类栓塞胶因其快速聚合、高流动性、低粘度、低组织毒性等特性,常作为栓塞迂曲、缠绕血管畸形的首选液体栓塞材料。临床介入栓塞手术中,氰基丙烯酸脂类栓塞胶常与超液化碘油混合,通过控制混合比例提高栓塞胶的可操控性,用以不同部位的血管栓塞。当氰基丙烯酸脂胶-碘油混合物经微
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是生物医学信息挖掘的首要步骤。深度神经网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但是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标注语料。人工标注语料的规模较小,难以训练获得高性能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因此,自动构建大规模高质量的弱监督语料,成为提高生物医学命名实体识别性能的有效途径。(1)双角度弱监督语料的构建提出利用生物医学领域的大规模无标注文献和知识库,自动构建弱监督语料。
火灾不仅严重威胁公众安全而且阻碍社会发展。我国火灾发生频率较高,其中建筑物火灾占比较大。建筑物内防火救援工作关系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的经济发展。现代大型综合建筑内部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火灾发生时快速疏散受灾人员能有效减少人员伤亡。为保障大型综合建筑消防安全,本文探讨了国内外消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现阶段研究方向,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最优路径规划的智能消防疏散系统,在应用于大型建筑物时,能实时监测消防
近些年来,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航空装备的质量保证和风险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航空装备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尽可能地规避风险,需要借助一个信息平台,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整理不安全事件信息、分析航空装备的风险源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预警。本文所介绍的航空装备质量风险识别和预警平台开发项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