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散文创作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中行一生性格耿直,心地善良,为人处事低调淡泊名利。张中行散文师承知堂老人,在风格上继承了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闲话体”特点,而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相继创作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顺生论》、《流年碎影》等散文集。他的散文平和冲淡,清秀隽永,知人论世类的散文既写成就,又述性格;既写相貌,又涵深情。从他笔下缓缓流淌的既是过往的具体的人和事,又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人的意趣和文化人特有的价值观。他的散文被称之为“学者散文”,而他并非一个学者,非文学家、非杂家、非古董家,而是一个思想家。他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他的著作《顺生论》既能解释宇宙与人生,又能解释治国与齐家。这是他一生坎坷命运的真实体验,慢慢造就他顺应人生、满怀真情的性格。他笔下的民国旧人与旧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他对这些人和事充满着缅怀之情,他感叹逝者如斯,内心咀嚼着消逝的苦味。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第二章介绍作者其人和创作经历。第三章论述其散文的思想内容,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怀念故人、纪念往事和生命感悟。第四章论述其散文的审美特征,分别从情感、题材、语言、技巧、逻辑思维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五章论述其散文的审美价值,分别从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现实价值展开。
其他文献
该文以鲁迅与李光洙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与创作,研究的进展与继承,以及二人分别在中韩文学上的价值.该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生平开始展开他们的文学特征.他们俩的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开始关注女权主义文学及其理论,该理论将性别因素引入文学创作和理论,并代表了一种政治化的倾向,已成为当今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一
该文从对美学学科的反思入手,认为历史主义方法是美学学科超越主客二分和二元对立思维,建设未来中国美学的可选之途,并以历史主义视角为基础,提出一种以多元个体为基础的主体
五四以来,文化价值的转型与文化秩序的变动使女性书写开始浮出历史地表.由于它出现在女权运动背景缺失的现代中国,因而一开始便陷入了与男性话语权力不断抗争而又不断陷落的
该文在仔细考证了后现代主义语言观和后现代主义精神之后,选取了曾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语言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这两个语言学派的学术背景、
康德关于崇高的美学理论,国内学术界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这些研究大多把目光集中于崇高所表现的主体与客体的冲突上或崇高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