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试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语言观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仔细考证了后现代主义语言观和后现代主义精神之后,选取了曾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语言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文化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这两个语言学派的学术背景、研究范畴、语言观、学术传承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之后,发现这三者之间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故大胆提出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之说.该文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和语言学界对语言的认识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语言学界内部的裂变--对索绪尔理想语言学观的摒弃和对洪堡特全面语言学观的认定,是从属于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是后现代主义在语言学界的反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为代表的新兴的语言学派,具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可以说是语言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学派,并且代表着语言学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面对"70年代出生"作家创作朝向消费社会腹地的纵深挺进,该文以包括成长之痛、身份焦虑、都市场景和行动信仰四个书写层面的"身体叙事学"作为对他们创作的界定.在他们的写作中
该文以鲁迅与李光洙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主要思想与创作,研究的进展与继承,以及二人分别在中韩文学上的价值.该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生平开始展开他们的文学特征.他们俩的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开始关注女权主义文学及其理论,该理论将性别因素引入文学创作和理论,并代表了一种政治化的倾向,已成为当今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一
该文从对美学学科的反思入手,认为历史主义方法是美学学科超越主客二分和二元对立思维,建设未来中国美学的可选之途,并以历史主义视角为基础,提出一种以多元个体为基础的主体
五四以来,文化价值的转型与文化秩序的变动使女性书写开始浮出历史地表.由于它出现在女权运动背景缺失的现代中国,因而一开始便陷入了与男性话语权力不断抗争而又不断陷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