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纯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交流转型研究

来源 :李冰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1983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媒时代写作的交流性日益受到重视,新兴媒体撼动并分化了传统媒体的文学话语权,推动传统媒体由编者中心向读者中心转型。本篇论文将对纯文学期刊借助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介渠道谋求交流转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解读者”的角度分析纯文学期刊交流转型中的需求应对。编者基于对读者需求的理解,采取拓宽纸刊内容、深挖新刊内容、发掘新鲜内容的内容生产思路和前沿性、专业性、时效性的话题选取策略,满足读者的文学审美需求与交流互动需求。第二部分从“引领读者”的角度探讨纯文学期刊交流转型中的教育坚守。编者采取创新运营路线、打造品牌活动的教育思路,通过重视可读性的大众路线、突显学术性的专业路线培养读者的深度阅读习惯,推动读者、编者、作者在文学品牌活动中持续交流,进而修正、重塑读者对人文教育的理解。第三部分从“适应读者”的角度论析纯文学期刊交流转型中的形式创新。编者通过融入纸刊色彩、增添流行元素等措施进行推送形式创新,拓宽留言区评论、微信读者群、福利活动等渠道进行交流形式创新,激发交流欲望,落实交流细节,强化交流反馈,推动读者、编者、作者间的有效倾听与表达。纯文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在交流转型过程中,尝试在需求上理解读者、在内容上引领读者、在形式上适应读者,寻求读者、编者、作者间的共同立场,使三者在动态交流中,既不受制于权威声音,又不迷失于众声喧哗,以期实现有效交流、高效交流。
其他文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功能。制度设计者希望人大代表能够为人民群众发声,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县及县以上的人大代表发挥作用较大。乡镇人大代表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偏远地区的乡镇人大代表几乎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少数以企业家身份当选的乡镇人大代表甚至会出现“公益性”消解“代表性”的行为。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部分企业家身
学位
法国“新新小说派”代表作家让-菲利普·图森以“极简主义”写作风格而蜚声法国当代文坛。其作品消解了宏大叙事,在描写琐碎日常中勾勒当代生活图景。目前学界对图森早期小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叙事学角度以及当代西方人的症候分析,而忽略了小说中物的书写。即使有所涉及,也是在大的框架中寥寥数笔带过。然而,图森早期三部小说《浴室》、《先生》和《照相机》中呈现出的当代人症候,与小说中大量的物的介入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
学位
“送达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于民事诉讼领域,其成因主要归结于有效送达地址难以确认、人口流动性逐步攀升等因素所导致的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等传统送达方式成功率较低的现状。自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以来,立案登记的制度设计和案多人少的司法实践现状,进一步加重了各级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的送达压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步融入司法实践,作为审判流程中有效衔接法院与当事人的重要环节,电子送达应运而生,并凭借其
学位
本文以心理学科普文本Find Your Joy!的翻译实践为例,讨论了工具型翻译策略在科普文本翻译中的应用。Find Your Joy!为积极心理学科普读物,文本交际功能以指称功能和诉求功能为主,目的是传播积极心理学知识,呼吁读者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幸福感,拥抱美好生活。笔者分析文本功能后发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诉求功能应和原文一致,翻译中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工具型翻译策略由功能翻译理论代
学位
听障学生理解和学习书面语的过程中,复合词尤其重要。由于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听障学生学习复合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望文生义现象的出现。而唇读是听障学生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唇读过程中复合词的加工与理解深深影响着唇读的质量。已有研究发现,语义透明度在复合词书面语加工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直接影响词汇判断、理解与掌握。而语义透明度在听障学生复合词唇读理解中的作用如何,是否与书面语研究
学位
奥尔罕·帕慕克是当代土耳其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和2006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的作品以其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关照、东西方文明的融会贯通、伤感而优美的笔触而受到学界的关注。本论文依他的小说《纯真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以着重分析其中的“物叙事”为研究目的。回溯西方文化语境中“物”被压抑和遮蔽的历史,随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科技的发展,物逐渐占据人的生存空间,迫使人正视物的世界,马克思的“物化”、海德格尔的“物
学位
本文以秦恩复及其词为研究对象,梳理词人的生平交游情况,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对秦恩复及其词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一章考察秦恩复的生平、交游及著述情况,为研究其词作提供基础。生平情况主要根据《清史列传》、《碑传集补》等记载勾勒其一生主要经历;交游情况主要从其题赠酬唱词作中寻找线索,并从校勘交游、文学交游和学术交游三个方面择取交往最密切的友人进行详细考论;著述情况分为自著、编刻与参与编纂的丛书等。第二章以秦恩
学位
贵金属纳米粒子作为一类新型的光催化剂,在环境治理、能源转换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望解决再生能源危机。由于纳米颗粒的异质性,为了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纳米催化特性,需要对其进行单颗粒水平的研究。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将单分子催化与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联用,实现了单分子水平上的高分辨成像以及单颗粒上催化反应活性的量化。然而,催化反应的激发机制和能量传递途径依旧存在争议。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借助单分子荧光超
学位
“法律与情感”研究一直以来没有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然而,20世纪晚期融合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后,情感在法律中逐渐被看到,本文在第一章回溯了这个过程。区别于传统的理性与情感二元对立观点,斯洛特指出,情感自身存在一种二元性,不可分割地包含理性控制和可接受性。这个观点相较于西方主流理性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情理法观念相吻合,更富有现实性和人文关怀。法律运行中的多元主体在受到法的影响的情感选择和反映、评价
学位
本文以“东亚病夫”的隐喻效能转变作为研究切口,聚焦“知识分子”、“国民”、“想象”、“疾病”和“身体”等关键词,试图厘清1890-1920年代的“国民”想象生成逻辑。首先,对“东亚病夫”进行史实梳理,发现自1890年代开始,“病夫”隐喻本体发生着从清廷政权到现代国家再到国民身体的效能转变。为离析“病夫”隐喻效能的转变路径,将从生成主体和空间载体两个角度切入,回溯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过程,近现代报刊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