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速下双相钢组织形成机理与控制因素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相钢是汽车行业应用最广泛的先进高强钢,目前用于车身制造的双相钢一般通过冷轧退火方式生产,制造流程长、能耗大、合金成本较高。本文以低成本双相钢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流程简约化和合金减量化的成分体系,研究了高冷速下铁素体-马氏体双相组织转变规律,揭示了铌对双相组织形成的影响,对比了热轧与冷轧流程双相钢的组织性能差异,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双相钢力学行为,为低成本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工艺参考和理论依据。实现了双相钢流程简约化和合金减量化,设计了两种成分体系:C-Mn-Nb-Cr系通过Fe-Fe3C相图包晶区以下碳元素设计,满足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简约化生产要求,通过铌元素调控,以细晶强化方式来弥补降碳造成的强度损失;C-Mn-Si-Cr系通过碳、锰元素和马氏体体积分数来实现不同强度级别调控。通过热模拟实验得到双相组织控制冷却工艺窗口:C-Mn-Si-Cr系铁素体转变温度560730℃,马氏体转变温度≤400℃,马氏体转变冷速≥50℃/s;C-Mn-Nb-Cr系铁素体转变温度650730℃,马氏体转变温度≤400℃,马氏体转变冷速≥50℃/s。阐述了高冷速下双相组织的转变规律和强化机制。随着终轧温度升高,细晶强化效果减弱,位错强化效果增加,当终轧温度超过830℃后,位错强化增幅大于细晶强化降幅。随着等温温度升高,铁素体转变量降低,快冷后马氏体体积分数升高;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转变量升高且晶粒尺寸增大。描述了铌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添加铌后,降低了过冷奥氏体稳定性,促进了铁素体相变,使快冷后的马氏体体积分数下降;NbC析出消耗了过冷奥氏体中的碳,使马氏体碳含量浓度下降,导致双相钢强度下降;铌能细化奥氏体晶粒,但随着铌含量的增加,细化效果减弱,NbC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轧制中析出,增加了亚晶界等部位的晶格畸变能,促进了扩散性相变,使等温过程中铁素体晶粒尺寸增大。分析了热轧流程和冷轧流程双相钢的组织和性能差异。热轧双相钢中Nb、Ti析出物钉扎晶界,细化晶粒并促进形核,铁素体尺寸相对较小;冷轧双相钢马氏体岛由冷轧后破碎珠光体重新奥氏体化后快冷得到,马氏体尺寸相对细小。热轧双相钢软硬两相之间的协调变形能力更优、抵抗裂纹扩展能力更强,延伸凸缘性能可达到冷轧双相钢的2倍。研究了热轧双相钢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开展了预应变拉伸实验和低周疲劳试验。预应变量使铁素体位错密度增加,并在铁素体/马氏体相界面塞积。总预应变量相同的情况下,二次预应变试样的铁素体位错密度明显低于一次预应变试样。低周疲劳条件下,热轧双相钢具有很好的塑性应变能,抵抗循环变形能力优良。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攀升,油气管道内部湿H2S等酸性介质导致的管线钢氢致开裂(HIC,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问题愈发凸显。本文针对钢中诱发氢致裂纹夹杂物的临界尺寸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据此利用Ti/Mg复合脱氧对管线钢中的夹杂物进行改性,结合有限元、第一性原理对氢原子在不同夹杂物与基体界面的聚集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电化学氢渗透、氢热脱附、原位氢渗逸出装置
随着传统硅基芯片的尺寸逐渐减小,量子隧穿、强电场、量子干涉等效应的出现,使得“自上而下”制造电子器件技术,正在逐渐逼近其极限。早在上世纪,就有科学家提出分子电子学(molecular electronics)的概念,其目标是“自下而上”的用单原子、单分子、超分子或分子簇,代替传统硅基固体电子学元件,来构建功能元器件。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挑战,就是了解分子内的电子传输特性。葫芦脲(Cucurbit[n
地下岩体工程结构经常受到压缩与剪切联合荷载的作用,剪应力集中程度高,结构稳定性差,形成安全隐患。采矿工程中,缓倾斜矿柱是典型的压剪联合受载的支撑结构体。受矿柱倾角的影响,压缩与剪切荷载组合不同,矿柱承载能力差异大。现阶段缺乏有效计算缓倾斜矿柱承载能力的方法,增加了矿柱安全管理难度,亟需就缓倾斜矿柱的安全稳定开展深入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压剪荷载联合作用下岩石的变形与强
下马牌是仪式空间内重要的建筑小品,具有很强的标识性,也是行为转换的关键节点。清陵下马牌的设置在明制基础上发生改变,经历明孝陵下马坊、十三陵下马碑、清陵下马牌的转变,形成了完善的形制及功能,且尤以孝陵大红门前下马牌为代表,其显现出较强的空间观念,成为重要的建筑组群设计元素。深入研究下马牌的发展与演变,纵向以清代帝后陵不同建造时间为轴,横向梳理其在平面位置、空间、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化。试图通过以
High Strength Steel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杨海林指导教师:徐光教授、袁清副教授答辩日期:2021.05.23高强钢的微合金化是如今高性能钢铁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材料研究者在Nb、V、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与其它几种微合金元素相比,Ti元素价格低廉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Ti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在生产中难以控制,因此目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的压力与日俱增,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的发展目标已不仅限于对性能的追求,研究综合性能优异,且兼具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的低合金高强度耐磨钢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目前国内针对耐磨钢的生产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产品合金成分相对较高、产品组织类型单一(基本以回火马氏体为主)、生产工艺及方式较为传统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形成病因,根据病因制定治疗对策。方法随机抽选本院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抽选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9年10月,统计分析患者形成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原因。结果对472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病因统计中,形成的病因主要包括皮肤组织病变诱发溃疡、静脉壁病变诱发溃疡、静脉瓣膜病变诱发溃疡、静脉血液纤溶性病变诱发溃疡。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皮肤组
"克癣王":专治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用各种方法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牛皮癣。不忌口,鱼、海鲜、牛羊肉、辣椒、白酒等,随便吃随便喝(秘方可转让)。"痛风消宁酒":不论轻重,一付药酒根治不复发,不忌口,随便吃随便喝(秘方可转让)。"静脉曲张一抹平":一涂一抹,光滑如初,轻松治愈(秘方可转让)。
期刊
超级贝氏体钢组织主要由尺寸细小的贝氏体板条组成,具有超高强度和良好塑性。通过在较低温度进行贝氏体相变可以获得纳米尺寸的贝氏体组织,然而中碳贝氏体钢在低温下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缓慢,相变周期较长,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通过奥氏体预变形工艺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目前已有较多文献揭示了奥氏体预变形工艺对贝氏体相变及残余奥氏体的影响机理,奥氏体预变形工艺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晶体学取向、组织等均有明显影响
分数阶微积分在多个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是当今热点问题。研究发现地震强度预测系统和微观粒子运动系统等系统用分数阶对数函数模型来表示,比整数阶模型更有效;多变量分数阶控制器和多变量分数阶干扰观测器比整数阶情形精度更高,抗干扰性更强。本文主要研究了单变量分数阶对数函数泛函和多变量分数阶泛函变分问题的最优性条件和Noether定理。同时为了得到最优性条件和Noether定理对应的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精确解,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