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特性研究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形多变,地质复杂,使得高速公路在建设、运营及维护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东南沿海软土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从己通车的高速公路来看,较为普遍的现象主要为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病害。虽然国内外技术人员针对路桥过渡段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许多处治措施,但都不能达到根治桥头跳车的目的。 本文以杭浦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运用Plaxis有限元程序对路桥过渡段地基沉降特性给予分析,根据过渡段沉降规律以及工后沉降预测结果,同时参照该地区相关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工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差异沉降问题,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并验证了其合理性。论文对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研究的成果,不仅对已建高速公路运营期的维护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对待建高速公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论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对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纵、横向断面Plaxis有限元模型的计算,分析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的发展以及影响范围等情况。得到高速公路地基横向水平位移大致呈椭圆型分布,最大位移集中区域在垂直向地表下5~10m,水平向坡脚至路肩范围内,且沿路基中心线左右两侧成对称性分布的结论; 2、研究桥头搭板荷载对不同处理方式过渡段地基沉降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路堤填高情况下路桥过渡段横向地表沉降的规律性和纵向地表差异沉降特性,而且重点分析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变化关系及其过渡段的差异沉降特性。塑料排水板处理地基横向地表沉降与路堤填土高度大致成线性关系变化,而刚性桩处理的地基存在一个最合理的路堤填筑高度; 3、利用Sep98指数法程序,根据典型断面沉降观测资料,预测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分析公路运营期地基沉降发展情况,并最终确定预抛高值; 4、提出采用桥头搭板尾部预抛高以及优化刚性桩顶盖板长度设计的方式来解决高速公路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问题的技术措施,并对各措施的实施进行探讨与分析,得出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路桥过渡段的预抛高处理长度范围是不同的,同时还提出了本工程所在地区搭板尾部预抛高的容许值。
其他文献
地下洞室工程一般都是建在地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深,且规模越来越大,空间布置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围岩结构稳定性分析尤其重要,而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很重要原因是变形。本文基于非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口增长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台风在我国所引发的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为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对处于强风影响范围内的工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韧性和抗渗性能。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用作隧道的单层永久衬砌而代替传统的复合衬砌,不仅可以减小结构的断面面积
随着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地铁作为缓解城市商业和交通空间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众多大城市发展起来。地铁车站深基坑作为地铁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带来的岩土工程问题,也越来
我国的高土石坝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面板堆石坝以其突出的优点备受重视,在建的湖北清江水布垭面板坝高达233 m,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面板坝。我国从“七五”到“九五”期间,结合西北
近年来,长周期地震动对高层、超高层结构的破坏时有发生。而由于增设了隔震支座,使得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得以延长。因此在短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一般具有非常好的抗震
根据国内外工程物探技术的发展,利用瑞雷面波物探技术解决煤矿采空区的勘探问题是发展趋势。瑞雷面波勘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高层建筑是近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高层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层数多、高而柔、重力荷载大、抗震要求高,这对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
本文采用我国Q235B钢和两种无粘结材料设计制作了四组八个抑制屈曲支撑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研究,同时基于ANSYS对抑制屈曲支撑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其构造形式对构件
层板胶合木,是以厚度不大于45mm的木材为原材料沿顺纹方向叠层胶合而成的一种木制品,简称胶合木。胶合木梁、柱,以及用胶合木组成的拱、桁架、框架,通称为胶合木构件。胶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