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若璩《潜邱劄记》是一部以证经考史为基础,涵盖舆地考辨、丧服礼制等专门之学,同时兼及综合考证的学术笔记典范之作。但《潜邱劄记》未经阎氏手定,编次杂糅,漫无体例,颇为人所诟病,以至影响了它的流传和地位。本文试图检核全书,在系统梳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潜邱劄记》进行较为深入的探析。第一章,梳理《潜邱劄记》之内容。《潜邱劄记》六卷,共一千余条,考辨内容极为驳杂,阎氏从经史二类出发,潜心地理、丧服二门,同时旁及日常读书摘录、自作诗赋杂文等内容。透过是书可以窥探阎若璩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广博的知识涵养。为便于了解是书所涉内容的广泛性和清晰反映其全貌,本文将其条目按照现代性学术视角进行内容分类,按照摘录他书、证经考史、补正《日知录》、《劄记》所留存的诗歌四大模块来仔细探析。首先是对《劄记》中摘录他书之条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窥探阎氏摘录之偏好、读书之所向。接着分类详述《劄记》中证经考史之条目,从辩驳《尚书》注疏、考辨丧服礼制、考证舆地、文字校勘训诂、考查目录类例等方面展开分析阎氏考证之学。接着,阎氏曾为顾炎武《日知录》作补正,并撰成《日知录补正》一卷,被附在《劄记》卷四下。之后黄汝成博采诸家疏说,撰成《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阎若璩的补正几乎都被《日知录集释》取资。本文将《潜邱劄记》与《日知录集释》二书存有的阎氏补正《日知录》的条目分为四种类型进行梳理。最后《潜邱劄记》还存录了很多阎氏的诗文作品,通过这些未被删去的篇什,能真切地接触到一个鲜活多变的真实阎若璩,而非被禁锢于考据学者身份之中缺少个人面目的学者形象。笔者将《潜邱劄记》之中的诗歌进行分类,并由此来探析阎氏诗歌创作的主题和内涵,说明阎氏不仅仅是声名在外的考据学者,也是富有诗意的文人墨客,充满对诗歌创作的兴趣。第二章,对《潜邱劄记》引用文献的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与归类分析,从而探知阎氏四部文献阅读、征引之情况,进一步知晓阎若璩学问来源与偏好。并对征引文献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数据形式直观分析《劄记》一书。作为清代颇具代表性的读书笔记,阎若璩的《潜邱劄记》一书征引广泛、治学视野开阔,本章节试从阎若璩征引文献的形式、征引频次、四部文献征引数量与倾向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此探究阎氏读书治学之门径、征引文献之偏向,深入了解知作为清初学者代表的阎若璩,在考据学上的成就渊源何自。第三章,由第二章之征引文献统计分析,更进一步分析阎氏之阅读视野,所征引文献之珍贵价值以及此书之于清代学术研究有何价值。阎若璩幼时便受家学之熏陶,在浓厚治学风气成长起来的阎若璩,对读书论学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不光潜心钻研自家所藏书籍,还辗转借书以求一阅。后与徐乾学交往时,徐氏传是楼藏书颇为丰富,更是给他提供了绝好的阅读机会。续接上一章节对阎氏《潜邱劄记》一书征引文献的总结,本章以探知阎氏之学术旨趣出发,从阎若璩四部文献阅读分析、参编《大清一统志》之孑遗和留心稀见文献资料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循其征引文献来观照其丰富的阅读世界,借此了解阎若璩读书之特点和基本的治学取向,解读阎若璩受所阅读书目影响形成的知识结构。第四章,则是对阎氏《潜邱劄记》一书之于后来学者之功用、价值进行探究。清代学术著述乱花迷人眼,而读书笔记亦是其中璀璨一笔。我们能从清儒的读书笔记中窥见诸多别类著作不存之资料,探寻到读书治学最原本的状态和过程,《潜邱劄记》可谓其中突出代表。而且此书亦引起了后来学者的高度重视,其内容被后来学者多次引述与考查,甚至有的学者不满于家刻本的驳杂面貌,欲使其卓然可传不朽,故进行了诸多批校和删定。本章则以后来学者对《潜邱劄记》的引述、征用、批校、评价为着眼点,分析总结此书于后世所发挥的影响,从而大致窥见《潜邱劄记》对于后来学术之价值。总之,《劄记》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征引分析,都是清代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颇有价值的个案,通过对是书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窥见阎若璩治学之理念,对其人之学术地位、成就之由来有更加全面的认识。